【尋親.白化病】63歲白化病女士尋孖生細妹 盼圓母親五十載遺願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下,大多市民都避免外出,但現年63歲的白化病患者紀若蘭,抵受著化療後遺症,跟記者在街上走了三個多小時,希望藉報道,尋回同患白化病的孖生妹妹。
紀若蘭說,媽媽於1956年12月2日在廣華醫院誕下她與妹妹,孖生妹妹與她一樣同患白化病,但由於家庭環境差,媽媽忍痛將妹妹送給一對操流利廣東話、衣著光鮮的張姓(同音)夫婦。
然而,媽媽送走妹妹後相當後悔,更患上抑鬱症,至離世前仍四出尋女,故她希望完成媽媽遺願,尋回妹妹相聚,「如果盡快聯絡到她,餘下日子會安心很多」,紀若蘭強調:「媽媽不是賣掉妹妹,只要供書教學、不刻薄她就好。」

紀若蘭手扶著手推車、背靠著廣華醫院門外的棕色大柱,說起她的身世。(張浩維攝)

紀若蘭手扶著手推車、背靠著廣華醫院門外的棕色大柱,說起她的身世。「這裡是我及妹妹出生的地方,也是爸爸離開的地方,陌生而熟悉......」她在1956年12月2日晚上出生,出生後不久,產房護士發現媽媽肚內另有一胎,二人不但樣貌相近,而且都是白化病女嬰。

現年63歲的白化病患者紀若蘭,希望尋回孖生妹妹。(張浩維攝)

【若蘭孖生妹妹資料】
出生日:1956年12月2日
出生及被領養地點:廣華醫院
領養父母:操流利廣東話的華人張/章姓夫婦
特徵:白化病

母親育白化病兒子 再誕白化病孖女

事實上,若蘭的哥哥亦患有白化病,那年代社會對白化病不太認識,她撥撥淺金色頭髮後說道,「母親誕下患白化病哥哥後,曾被質疑哥哥是教會傳道人(外國人)的(私生子)」;加上那時若蘭家境不理想,全家依賴任職電車外勤的父親養家,而媽媽沒有做產檢,沒發現要迎接的是雙胞胎,突然一次過迎來兩個白化病女兒,令家計更緊張,突如其來的一切「令媽媽很擔心,在醫院內哭過不停」。

就在三母女留院期間,有一對衣著光鮮、說廣東話的張姓(或章姓)夫婦到廣華醫院,打算領養嬰兒,似乎為一全家帶來一線「曙光」:「他們初時想抱走我,但我一直大哭,到醫院門口都不收聲,對方最終將我抱回來給媽媽......反而妹妹被抱後笑容很好,所以被領養走了。」

「不賣女,只要供書教學、不刻薄她」​

香港五、六十年代棄養及買賣子女是平常事,但若蘭重申,媽媽不是賣掉妹妹,「不賣女,只要供書教學、不刻薄她就好。」張姓夫婦後來曾帶妹妹再探望她們,但爸爸一句說話,令兩家人沒再聯絡:「第二次時,爸爸叫對方不要再來了,因為每次他們離開後,我及媽媽都哭過不停。」

她指,兒時一家住在何文田石屋區,受白化病影響她、哥哥及最細的妹妹,視力不佳,經常被邨內其他小朋友欺負,但慶幸四兄弟姊妹不用捱餓,亦有機會讀書:「食麵包皮或浸水食,有時候食爛生果......不是餐餐都一定有飯食,但媽媽就算不吃,都確保我們吃得飽。」

+3

媽媽尋女五十載 離世前仍不想放棄

至六十年代初,石屋區開始清拆發展,一家人要搬離原址,若蘭說,媽媽對妹妹的想念之情更深,至晚年,即使生活不能自理、行動不便,仍堅持要尋找妹妹:「媽媽一直都想找回妹妹,不停怪責自己,覺得再辛苦都不應該放開妹妹。在我六、七歲開始,媽媽經常到旺角、尖沙咀區,四處留意街上白化病的小朋友,希望找回妹妹,後來更患上抑鬱症......到後期,她患柏金遜,什麼都忘記了,但仍然記得有個女,仍然叫我帶她尋女。」

失散六十多年,紀若蘭直言對成功尋親不抱大希望,但她數年前患癌後,身體大不如前,近日情況好轉,希望盡快找回妹妹,一圓媽媽的遺願:「我不想帶著遺憾離開,很想告訴她,不是我們不想要她或不理她,而是當時環境真的不好,媽媽真的很後悔。」

她指,媽媽曾在塑膠廠任兼職,不慎弄傷手,即使缺錢,但記掛著外出尋女的媽媽,最終沒拿到工傷賠償。若蘭說,近年試過在網上尋人,亦有聯絡過外國白化病人協會,惟沒有妹妹的個人資料,最終都沒有消息,故她希望透過報道,尋回雙胞胎妹妹:「聽聞雙胞胎喜好相似,我喜歡編織、閱讀、聽歌、行山,不知她會不會都有這些喜好?」

如大家身邊有與若蘭妹妹身世背景相近的白化病女士,不妨聯絡尋親熱線(電話:9332 0424或電郵: info@look4mama.com)提供資料。

【協助尋親】
熱線:9332 0424
電郵:info@look4mama.com
網站:www.look4ma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