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刺針》撰文:武漢封城助外省防控 應警惕第二波疫情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全球過百萬人受感染。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團隊在醫學雜誌《刺針》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自內地武漢市於1月23日封城後,湖北省以外地區的病毒即時繁殖率降低並維持在1以下,即疫情漸漸減退,而湖北以外地區的確診死亡率為0.98%,幾乎是湖北地區(5.91%)的六分之一。
研究團隊認為,雖然內地早前的嚴密防控措施有效減低湖北以外地區的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但隨著病毒重新由海外輸入內地,加上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應密切監察疫情實時發展,以防爆發新一輪感染。

▼4月8日 武漢解封情況▼

+13

研究團隊根據內地各省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布,分析內地四個主要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溫州)和湖北以外確診個案最多的十個省份,由一月中至二月底期間的確診個案數據,以計算病毒在各地每週的即時繁殖率。

結果發現,自武漢1月23日封城後,湖北以外地區的病毒即時繁殖率降低並維持在1以下,即疫情漸漸減退。例如上海在1月底的即時繁殖率高於1,但在春節的第一周就明顯下降。

研究亦指出,湖北以外地區的確診死亡率為0.98%,幾乎是湖北地區(5.91%)的六份之一。而在不同的省份,亦因應經濟發展程度、及醫療資源充足與否而有顯著的差別。在有最多確診個案的十個省份中,確診死亡率由0%(沿海的江蘇)至1.76%(內陸的河南)不等。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武漢封城有助疫情防控,倡放寬措施應謹慎,免現第二波疫情。 (資料圖片 / 江智騫攝)

團隊以數學模型推算在第一輪疫情過後放寬防控措施的潛在影響。根據數學模型推算,過早放寬防控措施,有可能令病毒繁殖率再次升破1,帶來第二輪疫情。而若個案數一旦攀升,團隊認為即使再次收緊防控措施至放寬前力度,並不能把個案數壓回原來水平,並需要額外的努力才可能把即時繁殖率壓低至放寬前、即1以下的水平,而這很可能會帶來更多健康及經濟損失。

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分部胡子祺教授表示,目前大眾仍未對新冠肺炎產生群體免疫,當社會逐步恢復運作,加上外國輸入個案增加,容易導致感染人數上升。在有效疫苗面世之前,要在恢復經濟活動和減低傳染之間取得平衡。

有份參與研究的助理教授(研究)梁詩敏指,內地的經濟活動將會在未來幾星期增長,而本地及海外輸入個案可能會引起新冠肺炎傳播的反彈。實時監察社會活動對新冠肺炎傳播的影響,可以讓政府當局微調防控政策以截斷傳播及減低第二波感染發生的可能。

研究團隊認為,是項研究對於世界各國,尤其是處於封國早期的國家來說,是個重要的啟示,放寬防控一定要謹慎,以免引來疫情爆發。

▼限聚令升級延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