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基金|保就業計劃三大漏洞未堵 工會憂打工仔照被減薪被裁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財委會早前通過涉及1,375億元第二輪抗疫基金,當中810億元用於「保就業」工資補貼計劃。不過,在財委會通過翌日後,有工會便收到工友求助,被公司要求減薪三成。職工盟主席吳敏兒指,保就業計劃仍存多個漏洞,包括無法改善打工仔被減薪、被裁員的問題。有經濟學者亦認為,欠監察機制下,「到底僱主拎咗錢,係咪真係會畀僱員?」

▼保就業計劃問與答▼

+1

政府發言人昨日(20日)表明,將盡快推出承擔額達81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補貼僱主5成工資,津貼上限為9000元,為期6個月。僱主須簽署承諾書,承諾在補貼期間不會裁員,並全數用於支薪,首期津貼將不遲於今年6月發放;有供強積金的自僱人士,亦獲發一筆過7500元資助,料上述措施可惠及逾26萬名僱主及其170萬名員工,以及約21.5萬名自僱人士。不過,若僱主「中飽私囊」,政府則尚未公布詳細罰則。

一、無法阻止僱主減薪、要求員工放無薪假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直言,在財委會通過第二波抗疫基金翌日,工會已收到求助,有任文職的打工仔反映,僱主要求減薪三成,同事需就此簽署自願同意書,「1月時已經減咗兩成」,直斥計劃只是「保職位,不保人工」。

二、只對人數不計人頭

另外,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早前亦表明,計劃「只對人數不計人頭」。吳敏兒表示,僱主可解僱職員,再以較低人工請人,「炒咗個拎2萬人工嘅,再用最低工資請返個人。」另外,她更指出有機會出現「人皮燈籠」員工,僱主或偽造簽到簿紀錄,從而騙取補貼。

三、只靠僱員、工會舉報 罰則未明

吳敏兒認為,在欠缺監管機制的情況下,即使罰則多重亦難有成效。政府曾說要靠市民、工會舉報,她反問「唔通每個工會派人落去公司查?」她認為工會透過與公司簽集體談判權協議,方可監察實況,並有實則文件支持。

經濟學者憂計劃現亂象 難保就業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不少企業自去年6月起,受反修例示威衝突影響,再加上疫情衝擊,已出現現金流問題。對於計劃可否達「保就業」的效果,他亦感到質疑,「到底僱主拎咗錢,係咪真係會畀僱員,可能佢會拎去還債或者交租。」莊亦指,部分行業租金才是最大支出,加上生意環境差,可能仍會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