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外賣急增釀膠災 環團倡疫下試行「絕膠經濟圈」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市民把堂食轉外賣減低感染風險,但環團綠領行動早前以全港750萬人口推算,港人每周共消耗1.018億件即棄塑膠,釀成膠災。
為鼓勵市民外賣自攜餐具,綠領行動率先在元朗試行「絕膠經濟圈」,由環團資助每間食店1,000元,食店則向每位自攜餐盒的環保食客提供5元現金優惠,料最多15間食店可參與。有參與食店負責人指,自疫情開始購置發泡膠餐盒的頻密程度由半個月一次增加至每星期一、兩次,每次入貨400套,希望日後更多食客可自備餐具。

商戶須在活動期間把海報張貼在店舖當眼處。(鄭子峰攝)

綠領行動的「絕膠經濟圈」以元朗為試點,邀請區內不同類型食肆參與,包括咖啡店、麵包店、小食店等,名額為10至15間,將於下周一(27日)起試行兩星期。每間食肆最多可獲1,000元資助,計劃涉及約1.5萬元。當客人在參與食肆購買不少於30元的食物或飲品外賣及自備器皿,可獲5元現金優惠。

目前有超過10間元朗食肆參與,當中包括位於建業街的港式西餐廳「肆悅」,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受疫情及政府連串防疫措施影響,外賣生意佔大半,以往客人多外賣一人份量,近日增至三、四人份量。該店在今年2月開張,正值疫情推出外賣自取九折,自備盒再減3元優惠,劉坦言「外賣盒、紙袋都要錢,再減價都有少少負擔,做得幾多得幾多」,估計10個客人中只有1個會自攜餐盒,主要是附近街坊,或與宣傳不足有關。

+2

店主:購發泡膠盒次數變頻密

至於另一參與食店、位於裕榮徑的「御麵」,負責人蔡先生認為港人不環保只是貪方便、誘因不足,又指疫情前外賣佔整體生意一成,疫情後增至三成,購置發泡膠餐盒的頻密程度也有半個月一次增加至每星期一、兩次,每次入貨400套,整體生意額增加一成。

雖然支持環保,蔡先生也指餐廳地方小,擔心擺放食客的盒子會不夠位、玻璃盒也要小心處理,曾有客人自備膠盒,但放得近爐頭「融融哋」。他又指,員工在處理食客餐盒時或嫌麻煩、擔心混亂,但只能解釋「為環保都無辦法,為咗下一代」,最多在餐盒上貼膠紙分辨。

至於衞生問題,蔡先生指若發現客人的餐盒不乾淨,會叫員工用熱水沖洗一下,但相信這只佔少數。

倫嘉愉強調即棄餐具不等於安全,若存放或運輸情況不佳亦有風險。(鄭子峰攝)

而位於建業街的「時時食」同樣參與計劃,負責人盧小姐生意本身是環保人士,也不喜歡「膠嘢」,但從事飲食業發現難以避免,即使早已推出外賣自取及自備餐盒可減5元優惠,平均10個人中最多只有半個人會帶盒,疫情後外賣生意也增兩成。參與環團計劃後,她考慮把「走塑」優惠加碼至8元看成效。

環團強調「即棄不等於安全」

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任倫嘉愉表示,在尋找食店參與期間反應不俗,但部分食店仍會嫌麻煩、擔心衞生問題而拒絕,強調即棄餐具不等於安全,若存放或運輸情況不佳亦有風險。她說,元朗有不少小店及屬住宅區,隨不少市民在家工作機會增加,希望透過該計劃「小試牛刀」,日後獲更多資源時可擴展到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