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生最焦慮 為了TSA致缺課、周身痛及不敢發言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有調查發現,本港小學生焦慮指數在四個學年間增加約6%,反映傾向焦慮程度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最焦慮的小學生由以往的小四學生,轉移為小三學生,機構分析因小三學生需要應付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又指初小學生只懂以「唔開心」表達負面情緒,高小學生則怕被標籤「無膽」,故壓抑情緒,建議家長小心關注,細心聆聽小朋友心聲。

一連三日假期展開,惟面對十幾份功課,三位小五生都表示無得輕鬆渡過。左起:譚同學、陳同學及嚴同學。(黃寶瑩攝)

一連三日學校假期,學生卻未能「真假期」。小五陳同學表示,這幾天學校派發16至17份功課,她非常擔憂,「3日假期都驚做唔晒,做唔晒又會俾老師鬧」。不過,她表示平日功課量亦不遑多讓,平均日花3至4小時、做8份功課,令小人兒十分疲累。小五譚同學就表示,這三天假期要完成12份功課,根本未能放鬆,「驚功課太多會做漏」。

小學生背負課業及家長期望壓力

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過去4個學年,以問卷訪問來自34間小學、5819位三年級生至小六年級生,評估其焦慮指數。調查結果顯示,焦慮指數由2012/13年平均30.4分,上升至15/16年32.3分,增幅達6.25%。

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主任趙依莉表示,根據過往輔導經驗,學生壓力主要來自父母的期望,當成績差或退步而被父母責備,令自信心低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功課量及課餘活動增多,亦令學生缺乏休息及減壓時間。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過收集學生心聲,反映他們對父母期望。(黃寶瑩攝)

焦慮情況有年輕化趨勢

研究又發現,小學生焦慮情況有年輕化趨勢。2012/13學年四年級生焦慮指數自評最高分,而今個學年就以三年級生焦慮指數最高。趙依莉分析,三年級生的焦慮情況較以往明顯,有老師向她反映,不少學生出現缺課、周身痛及不敢發言等情況,認為與三年級生要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有關。

社工: 高小學生憂標籤為「無膽」壓抑情緒

不過,要察覺小學生有焦慮情況亦不容易。學生服務處社工陳卓雯分析,小三或以下的學生,一般缺乏詞彙表達內心感覺,只會簡單表示「唔開心」、「唔鍾意」、「唔鍾意咁多課外活動」等等,家長未必聯想到學童已正承受壓力。陳卓雯又指,高小學生則會較為隱藏或壓抑自己焦慮情緒, 避免被標籤為「無膽」及「無用」。

趙依莉建議家長除需細心聆聽小朋友,有需要時可為子女安排接受輔導,亦要留意自己對子女表現是否過份緊張,令對方背負太大壓力,個人保持樂觀心態對孩子有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