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爭議.01動畫】拆解官商鄉黑 如何組成利益共同體橫行新界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去年當選重新引起社會關注橫洲事件,並促成政府公開過千頁橫洲研究報告,當中大量資料以敏感為由被遮蓋,議員提出在立會成立跟進小組不果,而當局亦沒有改變任何決定,繼續按計劃推展。地政人員近日入村張貼收地通告,包括永寧村﹑鳳池村及楊屋新村3條村共79幅土地,村民運來大批卡板,將會24小時守村保衛家園。
朱凱廸曾因揭露新界鄉郊的種種問題而受到死亡威嚇,朱批評深埋這片土地上的是「官商鄉黑」勾結,但到底「官商鄉黑」因何種利益而連結在一起?而又是為甚麼整個利益集團能夠不斷壯大,在新界橫行霸道,隻手遮天?

土地暴利三方向:丁屋地、棕地、囤地建豪宅

其實一切都關乎土地。新界未發展的土地面積廣闊,只要稍加利用便升價百倍千倍,賺取數以千萬計的利潤,而獲利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丁屋、棕地、囤地發展。

利益共同體根源:丁屋政策

小型屋宇政策於1972年推出,凡男性原居民,一生人可以向地政總署申請一次,興建一所面積700平方呎、高25呎的鄉村小型屋宇(丁屋),建成後可待五年後出售,或即時補地價出售,現時一幢約千萬元。而沒有土地的,亦會出售丁權予發展商賺取金錢,即俗稱的「套丁」。

棕地誘惑:鄉紳搞停車場年收入近億

棕地泛指被破壞的土地,現多用作停車場、貨櫃場和回收場等,透過租金或是經營業務盈利,部分甚至牽涉霸佔官地。以元朗橫洲棕地為例,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經營約17公頃大的車場,夾雜8.5公頃政府土地,有估計每月可收至少800萬元。

發展商覬覦 農地變豪宅厚利

而發展的回報最高,發展商以農地賤價大量收購分散土地業權,整合後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建成豪宅,呎價動輒萬元。譬如新世界發展在橫洲囤地逾17萬呎,其中一塊約1.24公頃綠化帶土地已申請改劃作住宅,興建3幢39層高樓宇。

橫洲發展爭議不絕,政府更被指未有依法進行環評。(資料圖片)

新界土地問題,只因這四個字:

原居民因其特殊地位,一直是團結的利益共同體,自殖民地時代已經是政府面對的難題,政府推行任何政策都只能依靠與原居民團體溝通協助,甚至將鄉議局定為新界事務的法定諮詢機構。

事無大小,大至收地建屋,小至村內工程,都要依賴鄉頭。正如今次橫洲建屋17,000個的計劃,政府都只向鄉事委員會「摸底」,其後就將遷移計劃到另一塊土地及縮減規模。

鄉頭甚至擁有審核丁權的能力,村民只能受制於鄉頭。鄉頭因此影響力日漸膨脹,內可掌控村內事務,外可先知發展計劃。但處理事務的過程中總會遇上阻力,鄉頭就吸納一班惡勢力消除障礙,做盡一切如收地、倒泥等不能見光的事,亦會用這些惡勢力管理棕地保障營運。

發展商亦明白固中道理,所有新界事務都會與鄉頭合作,給予利益疏通,甚至共享發財大計。

政府於2014年6月把橫洲公屋選址改為在永寧村、鳳池村、楊屋新村所在的綠化帶,受影響居民達400多人。 (鍾偉德攝)

最底下的村民如忤逆鄉頭,就會受黑社會「招呼」,即使報警,警察亦會忌憚黑社會和鄉頭的共同勢力,不敢嚴辦,隻眼開隻眼閉,如同「警黑共治」。如果組成團體向政府反映,當局亦早已與鄉頭有所協議,叫天不應叫地不聞。

四者身份交融 互相流動

「官商鄉黑」,就是這樣組成利益共同體,但不代表他們各自獨立。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和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都有類似描述:黑社會發展勢力扶搖直上,可以成為鄉紳土豪,再晉身鄉委會成為鄉頭;鄉頭借助法定地位,可以進入區議會成為政客;鄉頭憑藉收割的利益,亦可出資成立公司,自成發展商。

「官商鄉黑」指的並不是四個單位合作,而是描述新界實際掌權者互相勾結抱團、分身飾演各種身份的龐大集團,而一切都是基於新界大片未開發土地衍生的利益、原居民擁有的丁權,以及藏在枱底的各種利益交易,打倒任何一個人亦不能瓦解「官商鄉黑」,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因着利益而加入取代,只有公開一切利益關係、切實檢討丁權、確保土地利用以民意為依歸,才能徹底消滅「官商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