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回收版圖被批壟斷 碧瑤主席吳永康︰餓虎爭食釀危機望有序發展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包攬政府多份回收合約的「碧瑤廢物及回收有限公司」,項目遍布甚廣,甚至被稱「壟斷」。回收路上面對不少批評,碧瑤綠色集團主席吳永康接受《香港01》專訪表示,從未想過扼殺業界生存空間,反希望同業在前線回收,碧瑤在後負責處理,才令回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碧瑤有份聯營、位於環保園的塑膠回收廠最快明年第一季投產,預計每年可處理3.5萬公噸PET及HDPE塑料,吳永康不諱言「目標是盡量處理全港的廢膠樽」。然而,發展大計被政府推展的「中央收膠」打亂,形容各區承辦商各自回收及處理演變成「餓虎爭食」,預視回收面臨危機,加上垃圾徵費仍存變數,承認大失預算。

碧瑤綠色集團主席吳永康接受《香港01》專訪表示,希望建立全港大型回收網絡,但不是要扼殺同業的生存空間。(盧翊銘攝)

「壟斷」屬誤解 冀與業界分工共存

被形容是「回收界大鱷」,以清潔公司起家的吳永康希望建立全港大型回收網絡,但不會扼殺同業生存空間。他解釋指,目前回收業「鬆散地」各自競爭,冀填補中間空檔,完善產業,「前線收得好,繼續去收,再交給我們處理,完全沒有想過搶別人的東西去做」。

「政府合約可以分豬肉般人為切割,但經濟學上不划算」,吳永康認為,若三色桶合約由同一承辦商處理,令監管及數據收集更容易處理。他強調,政府非偏幫碧瑤,反問「別人是否願意投資一條分揀線?若無法分揀,最後(回收廢物)還是丟了」。

碧瑤由回收至處理一條龍完成,吳永康以「不是垃圾站」為例,坦言「收集方面做得不及他們」,他希望加強與前線回收組織及街舖合作。

然而,有個別「不是垃圾站」則早於社交網站公開發文,「要我們幫助一個大鱷賺credit,真是不了」。碧瑤被質疑過去表現不佳,外判制度不透明不公義拒絕合作。

被問到如何恢復公眾對碧瑤的信心,吳直言,不少團體到工場參觀後印象深刻,明白回收的廢物不分揀,就會變垃圾,碧瑤是認真地做分揀。他稱,承接政府多份回收合約,只是賺取處理費,處理別人不願做或沒有資源做的事情,不存在爭生意。他認為,若業界「凌亂地」惡性競爭,形容似「塞住坑渠,收多少也無用,後面走不了」,對行業亦非好事。

中央收膠打亂回收大計 憂現「餓虎爭食」

碧瑤、歐綠保及太古可口可樂在環保園聯營的塑膠回收廠即將落成,預計明年第一季投產,主要處理廢棄PET及HDPE塑料(即1號及2號膠),轉化為可達準食品級的rPET薄片及高端rHDPE膠粒,料每年可處理及回收量達3.5萬公噸。

碧瑤推出一站式回收平台「愛回收」,透過手機App回收賺取積分換取商戶優惠,當中提供上門回收服務。吳永康稱,每次上門至少要有10個已清洗膠樽(1 號及 2 號)或玻璃樽(僅限港島及新界區),增加便利度,又希望政府鼓勵市民把廢膠交到將落成的塑膠廠。

政府目前在三區,另推行「中央收膠」先導計劃,吳永康憂慮日後誘發「搶膠戰」。他解釋,承辦商需自設生產線處理當區回收的塑膠,不禁質疑處理量少,是否有人仍願意大量投資,設立高科技生產線。他坦言,中央收膠計劃出台時,自己感莫名其妙,更形容或誘發「餓虎爭食」出現不少競爭者,「在低端情況下競爭,我們生存不了,他們也生存不了」。若他日收膠計劃擴展至其他地區,「行內大家鬥爭,最後產品不見得好、不見得多」,承認會對塑膠廠構成危機。他建議,署方應為承辦商提供多一個選項,若處理能力有限,應鼓勵他們收集後,將廢膠送到環保園處理,彼此才有生存空間。

+4

三色桶回收物半數需棄堆填區 飯盒、飲品剩半被放回收桶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這口號耳熟能詳,現實卻是回收物混雜,甚至回收桶淪為垃圾桶。經微調的三色回收桶刪走垃圾收集部分,並貼上附有二維碼和熱線號碼的新標貼,讓市民通報回收桶滿溢、損毀等,直接提交至碧瑤。截至11月初,已收到近200個通報個案,約七成是報告回收桶滿溢。吳永康說,除了可即時處理上報的問題,亦有助收集數據,方便調配三色桶的分布。

碧瑤9月從港島及新界的三色桶共收集約107公噸物料,至10月擴展至九龍,增加至約125公噸,但最終可回收率由57%降至50%。吳永康慨嘆,市民源頭分類意識不足,認為好的回收仍靠後期的分揀工序,故要送往位於粉嶺回收場,放上輸送帶靠人手分揀,當中約一半是垃圾,例如未喝完的飲料、未吃完的飯盒,污染其他回收物,除了發臭,亦增加分揀難度。

垃圾徵費遙遙無期,吳永康稱令公司大失預算,但仍相信越發達的城市,越需要處理自己的垃圾,背後要有回收產業配合,實行本地回收、本地使用,對本港回收前景仍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