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本土研究社疑古蹟辦疏忽睇漏 索20年前評估文件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石硤尾主教山羅馬式建築設計的蓄水池,在填平工程開展後曝光,引起公眾關注,成功令水務署煞停工程。政府工程開展前,未做好古蹟評估,古蹟辦難辭其疚。
關注團體「本土研究社」質疑,古蹟辦或非首次走漏眼,直指古蹟辦早於1996至2000年間,曾針對全港約8,800個在1950年以前興建、具潛在文物價值的建築物做調查。然而特首林鄭月娥2009年在任發展局局長時,屬下的古蹟辦只公佈當中1,444幢建築為「高文物價值」,其餘多達7,000個建築名單從未公開。本研社昨日(30日)向古蹟辦申請索取有關名單,要求公開當年調查有否包括主教山蓄水池等地下建築。

▼深水埗主教山羅馬式建築蓄水池曝光▼

+1

古蹟辦未公開7000項曾檢視建築

本土研究社昨晚(30日)於其Facebook專頁指出, 古蹟辦於1996至2000年間,曾針對全港約8,800項,1950年以前建成的建築物做普查。到2009年古蹟辦只公開當中1,444幢建築物屬「高文物價值」,作進一步評估並作評級。至於名單上其餘約7,000項建築從未公開。

本研社質疑,當局從未公開有關名單,今次險被摧毀的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當時有冇被紀錄在名單之列成謎。如果羅馬池建築曾列入名單內,事件將進一步揭示古蹟辦疏忽走漏眼。本研社表示,已按《公開資料守則》要求古蹟辦公開廿年前,為歷史建築普查的名單,以防有更多建築受威脅。

▼石鼓洲康復院「古羅馬浴場」及其他建築▼

+7

申訴專員公署:留意事件發展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直言,沒有公開的7,000多項建築是「歷史謎團」,質疑古蹟辦以甚麼條件篩選歷史建築作評級。他又指,在保育角度上,該7,000多項建築亦很值得探究,「呢啲建築都有未被發掘嘅故事,仍然會面對發展同重建威脅」。他又質疑政府長期不公開名單是「怕咗保育會影響市區重建」,並認為如希望避免主教山蓄水池事件再發生,有必要檢視7,000多項沒有公開的建築。

另外,申訴專員公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指該署會留意事件發展,如決定展開主動調查,將會向外公布。公署按法例處理涉嫌行政失當投訴,一般而言,在接獲投訴或得悉事件後,會先評審事件是否屬申訴專員職權範圍,若受理個案會交由調查科查訊或展開調查。基於保密條款規限,公署不得向第三者透露個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