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結合STEM  計算心率取代「跑幾多個圈」奪「創新教師獎」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香港學生運動量不足問題存在已久,體育課長跑更是不少學生的「童年陰影」。青年會書院體育科主任譚智聰為增加學生運動誘因,以及更準確得知學生體能極限,在運動及健康中取平衡,數年前起引入科技產品,以學生運動時心率為準,既能鞭策有能力的學生跑更快,亦可憑數據觀察學生表現,避免有學生過於勉強而生意外:「肥嘅同學可能跑兩步心率已經去到80%,再叫佢跑快啲只會令佢氣餒,甚至唔舒服出意外。」而其推動創新體育課的努力獲肯定,成教育城今年創新教師獎(中學組)得主。

青年會書院體育科主任譚智聰說,數年前發現,不少同學將運動與痛苦掛勾,於是購入電子手帶及修改課程,推行創新體育課。(鄧穎琳攝)

任教體育課廿年 近年發現學生將運動與痛苦掛勾

任職體育教師逾20年的青年會書院體育科主任譚智聰說,過往較喜歡訓練學生參賽,惟數年前發現,不少同學將運動與痛苦掛勾,想起任職體育教師的初心,是希望培養學生正確運動習慣,維持身體健康,故開始思考改善方法,「想佢哋知,跑步、運動唔一定辛苦」。

電子手帶近年開始普及,他數年來積極申請不同撥款及基金資助,並以學校撥款購入電子手帶及系統等,同時修改課程,推行創新體育課。包括不再以「跑幾多個圈」為目標,而是以學生心率及運動時間作指標,以中強度運動時間為單位,並可透過系統實時監測學生情況。

以前要求學生每個月跑15個圈,大約3,000米,宜家改為戴住手帶,心率達60%至80%,即中等強度運動就會自動計時,跑半個鐘或以上。
青年會書院教師譚智聰

譚智聰解釋,每人身體情況及極限不一:「如果佢本身心肺係弱,已經盡力,再叫佢快啲或者罰,只會更加沮喪,更唔鍾意做運動;反而叻嘅學生,就無得再偷懶 ,睇到佢有無盡力」。而此方法更曾經幫助其中一名女學生,發現心律不正的問題,及早求醫。

為增加學生運動動機,他亦積極推廣電競教育發展,購入健身單車以及電競單車教練服務。

學生指電子設備有助掌握計算心率

修讀文憑試體育科的中五生周梓駿及馮琳都形容,引入電子設備對訓練有幫助,亦更易掌握如何計算心率。

周梓駿解釋,日常訓練可觀察心率得悉自己的極限,備戰文憑試的實習試:「以前漫無目的咁練,宜家知道負荷到幾多,就算個人攰,數據未到極限,會繼續操,以前可能要練3個月先掌握到最快節奏,宜家1個月左右就可以,慳好多時間。」他笑言,訓練時亦熟習了如何計算心率及運動表現,減輕筆試溫習時間,更可以科學數據鼓勵家人運動。

馮琳則說,戴手環除了可準確知道心率及自己極限,方便訓練升級外;亦有助鼓勵更多同學運動:「同學開始肯去跑,因為發現只要心率夠高,慢跑都鍛鍊到身體。」

疫下電子學習成焦點 科技結合體育課奪「創新教師獎」

事實上,體育老師譚智聰創新的想法,亦助他奪得香港教育城首辦的「創新教師獎」,以表揚能夠善用科技、並透過創新教學法成功實踐創新教育的教師。

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說,疫情下,教育界須混合網課及實體課,「電子學習焦點之一,係推動學生進行有效自主學習」,今後會繼續舉辦創新教師獎比賽,將優秀創新教育方法推而廣之,為創新教育發展注入「強心針」,啟發更多教育界同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