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長戴口罩 煙民轉吸電子煙、加熱煙 學者:應全面禁新型煙草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近年流行電子煙,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今日﹙29日﹚發表有關戒煙的研究結果,發現香港25歲或以下的青少年吸煙者,使用新型煙草產品,包括電子煙及加熱煙草產品等的比例創新高,在2019/20年度高達85.9%。有學者要求,政府應全面禁止新型煙草。

曾使用電子煙或加熱煙年青煙民比例 3年增28.5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在283名青少年吸煙者中,有243人曾使用電子煙或加熱煙等新型煙草產品,比率高達85.9%。過去戒煙熱線亦曾作同類調查,數據顯示,曾使用新型煙草產品的青少年吸煙者連續三年攀升,2017/18年度為57.4%,之後按年升至72.9%,再升至去年度的85.9%,即三年升28.5個百分點。

另一項調查訪問了485名青少年電子煙煙民,李浩祥表示,首次吸食該類煙的首3項原因,分別為好奇﹙51.3%﹚、受朋友影響﹙37.3%﹚、想戒煙及減煙﹙21.6%﹚。對於吸食電子煙的年輕煙民增加,李認為主要源於電子煙外型較吸引,價錢相宜,而且煙草商專門針對年輕人作宣傳。

李浩祥表示,電子煙等產品在外型、價錢、宣傳上都較吸引青年,成為更多年輕人吸食的主因。(歐嘉樂攝)

除上述主因,李浩祥認為新冠肺炎雖並非主因,但亦是吸食電子煙人數上升的原因。他解釋,過往年輕煙民外出與朋輩一同抽食傳統煙,但疫情下減少外出聚會,並轉向吸食較易使用的電子煙,曾見過有人毋須脫下口罩,直接在口罩旁的空隙放電子煙進口裏。他續稱,吸食電子煙較難被發現,而且年輕人毋須回校,學校亦更難知悉。

雖然部分煙民以為吸食電子煙有助戒煙及減煙,不過戒煙熱線調查發現,其實變相鼓勵煙民使用更多新型煙草產品。調查顯示,在283名受訪者中,145人同時使用傳統煙及電子煙等產品,佔51.2%,三年內上升近25個百分點。

「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最新發表的戒煙研究結果顯示,香港25歲或以下的青少年,使用新型煙草產品的比例創新高,於2019-2020年度高達85.9%。(歐嘉樂攝)

黎慧賢︰電子煙等無助戒煙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衞生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表示,根據多個國際研究,每兩個煙民,便有一人因為煙草而提早死亡,壽命縮短10年。他續稱,由於煙草有不少壞處,經長時間吸食才發現,故過往一直低估傳統煙草的壞處;同樣地,他認為日後亦會發現更多電子煙壞處,認為需盡快全面立法禁止,否則「雪上加霜,死得人多」。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總幹事黎慧賢表示,電子煙等無助戒煙,而且釋出的甲醛、乙醛濃度比傳統煙更多,不是傳統煙的替代品。她又稱,現時香港法例禁止煙草廣告,但根據外國經驗,煙草商會推出應用程式,藉此提醒用家吸食電子煙,成為另類廣告,但現有條例未必可規管,促政府全面禁止新型煙草。

Leo曾經是煙民,中一起開始吸煙。當時他到桌球室遊玩,因不少人都抽煙,經好奇心下亦開始抽第一口煙,「咁臭咁我都食埋啦」。之後他又曾吸食電子煙,當時朋友向他稱,電子煙影響較細,而且有部分特別味道,如綠豆沙味等。到中六時,他稱,感到口腔有不適,又時有異味,終下定決心戒煙。

加熱煙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表示,不少傳統煙民希望轉用或已轉用相關產品代替傳統煙,強調無論吸傳統煙或加熱煙,都是個人選擇,政府只要將加熱煙納入現有的煙草產品規管,便可處理爭議,防止年輕人接觸;同時令煙民有正規途徑購買,抑制黑市買賣,政府亦可徵稅。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質疑是次研究,認為調查如問「曾使用電子煙或加熱煙」,其實並不妥當,因為隨時間過去,必定有更多年輕煙民曾吸食相關新型煙草產品,但其實他們只是曾經使用,批評調查未必反映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