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張宇人批新方案多限制 醫學會引數據考試制度行之有效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政府提出修例設立「特別註冊」制度,放寬引入海外醫生門檻。醫學會會長蔡堅今天(20日)在電台節目指出,業界已表明反對修例,但政府卻繼續推行,他認為現時要求海外醫生考執業試是公平和有效做法,引用今年最新數據指,40%考生都通過到執業試,「唔係差嘅數字,點解唔用呢個方法?」
至於積極推動修例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就批評,政府的方案限制仍多,建議不需只限香港永久居民、懂得說廣東話和英語的人,才能符合資格。張又建議,即使海外醫生不是就讀100間認可醫學院,只要工作資歷出色,應同樣能有機會受惠於新制度。

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現時要求海外醫生考執業試是公平和有效做法, (資料圖片)

醫學會會長蔡堅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業界已表明反對修例,但政府卻繼續推行,「政府要開個門咪開囉。」現時海外醫生若想回港正式執業,需在執業試取得合格成績,坊間有聲音指執業試太難考,故應免試引入海外醫生。

蔡堅引述今年最新一批考生成績,指有40%考生合格,英國9名醫生應考,當中8人合格,「唔係差嘅數字,點解唔用呢個方法?」他認為考試是最公平的做法。

食物及衞生局前天指,制訂100間認可醫學院名單時,會考慮院校教學語言,料課程以英文教學或屬基本。蔡堅就此提出質疑,他稱,今年最新一批海外醫生考生當中,來自德國、意大利、印度、尼泊爾,這四個國家的考生都100%取得合格成績,但這些地方未必用英語教學,「佢到時點評估?」

蔡續稱,來自澳洲的考生反而只有67%合格,反映即使該國醫學院水平高,但畢業生也未必「一定叻」,考試反而做到基本評估。他又引述曾考過執業試的醫生指,香港執業試難度,如同他們畢業前考試一樣。

醫學會︰憂單靠在職評核決定正式執業資格未夠全面

另一方面,蔡堅又質疑新方案僅以在職評核方式,判斷該名醫生能否有正式執業資格,不夠全面,例如腫瘤科醫生被捆綁於公營機構5年期間,在職評核只能評估到他在腫瘤科的表現,但他獲正式註冊後可私人執業,有機會遇到患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他質疑一個專科醫生能否處理到普通科病人,擔憂有海外醫生能力不足,但在職評核也未能發現。

蔡堅續指,在新方案下,預計海外醫生在公營機構工作5年後,便可轉投私人市場,質問政府如有心挽留人手,為甚麼不檢討制度。但他認為,若捆綁醫生於公營機構更長時間,方案更會「趕客」,「如果今次放寬有100人嚟,我都好詫異,今時今日咁嘅香港都會嚟。」

張宇人批評政府的方案限制多,建議不需只限香港永久居民、懂得說廣東話和英語的人才能符合資格。(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張宇人︰市民毋須擔心海外醫生水準

自由黨的張宇人就批評,政府的草案只是行了「一小步」,認為不應只限香港人可適用,而應該包括香港人的子女。他稱,只限懂得說廣東話和英語的人才能符合資格,會令到可以來港的人減少。他又認為,即使海外醫生不是就讀100間認可的醫學院,只要工作資歷出色,例如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做醫生,應考慮給予他們機會來港。

被問到由何人去審視海外醫生的工作資歷,他稱,設立新機制不是問題,而且能夠回港的人不多,即使逐人審視其履歷也未必困難,認為市民毋須擔心海外醫生水準問題,因為在港工作的五年期間「好多人睇住佢做嘢」。

對於海外醫生在港工作時,不同機構的評核標準或不統一。張宇人就指,醫科生讀書時,醫學院也不是由同一班教授去評核醫科生,也無劃一標準,「呢個世界邊有劃一?」他批評有人雞蛋裏面挑骨頭。

至於引入更多海外醫生,是否就必定能縮短輪候時間?張認同,部分醫生或非從事臨床工作,但認為即使只是引入精神科醫生,也可提前診斷到精神科疾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