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病情輕?醫生:有兒童新冠康復者患類川崎症 險入鬼門關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爆發近一年半,本港累計有近千名兒童及青年染疫,雖然大部分青少年病徵較為輕微,但有瑪嘉烈醫院的醫生透露,曾有3名青少年出現嚴重併發症,當中一人更需入住深切治療部,險入鬼門關!該名11歲男生在康復後四周再度發燒,其後出現類川崎病的病徵,即心肌發炎,心臟酵素達到正常人的100倍,幸最後治癒出院。
醫生又指出,不少青少年染疫後都有後遺症,有人行樓梯易喘氣,有人更在康復後三、四個月才突然失去味覺和嗅覺,嚐不出蒜頭味、辣味,嗅不出燒焦味。醫生強調,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絕非小事,不能輕視。

瑪嘉烈醫院兒科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左)指出,不少青少年染疫後都有後遺症,有人行樓梯易喘氣,有人更在康復後三、四個月才突然失去味覺和嗅覺。 (鄭翠碧攝)

瑪嘉烈醫院兒科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連同近日染變種病毒17歲確診少女,本港至今共有969名兒童及青年染上新冠肺炎,當中3名10至15歲的青少年曾經出現嚴重併發症。第一人患上「新冠腳趾」(COVID Toes),手指和腳趾變黑、變瘀,幸這個案最終無血凝固問題,一周後自行痊癒及出院。

第二人出現溶血問題,「血色素維持唔到,血細胞自己溶解,係免疫系統失調嘅情況」,而且問題持續,患者的新冠肺炎已經康復了7、8個月,但仍只能依靠藥物勉強控制溶血問題,需繼續覆診和使用免疫系統抑制劑治療。

士多啤梨脷和口部變紅的示意圖 。(關日華提供,醫學期刊截圖)

第三人的情況最嚴重,患者是一名11歲俄羅斯裔男生,他於去年6月確診,康復後四周卻再次發燒,需再度入院,留院期間突然出現「多系統炎症」病徵,亦即類川崎病現象,包括出疹、眼睛和口部變紅,「條脷好似士多啤梨脷咁,同川崎病表徵一樣」。男童更出現心肌發炎,心臟酵素高達正常人的100倍,細胞因子度數亦高,情況危急,需轉入深切治療部,是香港唯一一名留醫ICU的青少年病例,其母親擔心得淚流滿面。

全身出紅疹的示意圖 。(關日華提供,醫學期刊截圖)

關日華指出,外國曾有這類病人死亡的例子,而這名男童情況亦嚴重,但當時缺乏治療經驗,他只好半夜與英美等地的專家進行視像會議,請教治療方案,取經後決定用治療川崎症的方式去醫治,男童使用了兩劑「丙種球蛋白」,在ICU留醫15天後終於好轉,再在普通病房留醫兩周便可出院,現時康復情況理想。

關日華難忘這宗個案醫治過程艱鉅,「佢媽咪同我哋講返,覺得個小朋友度過咗個鬼門關,初頭諗住佢心臟有問題,救唔返㗎啦,後尾都救返佢。」他續指,一般1歲以下的幼兒才會患川崎症,但由新冠肺炎引發的川崎症則不同,任何年齡都可患上,亦未知有甚麼類型的青少年較為高危,但因歐美的病例較亞洲為多,料基因遺傳或有影響。另外專家估計,川崎症常於新冠病毒感染後兩周出現,料是新冠肺炎的抗體引發。

關日華(左二)強調,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並非小事,呼籲他們盡快接種新冠疫苗,而成人接種疫苗亦可保護到青少年。(鄭翠碧攝)

關日華又透露,在九百多名染疫青少年中,部分人出現後遺症,例如有人自覺肺功能變差,「以前可能行十層樓梯都唔索氣,而家可能行得兩層已經行唔到啦,我哋發現呢個係幾普遍既情況。」他稱會繼續評估康復者的肺功能,又建議病人多做運動,加強心肺功能。

本港969名確診青少年中,有1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關日華亦指,除了有5名青少年在感染期間失去味覺或嗅覺,另在120名覆診的青少年當中,有5人於康復三、四個月後,才突然有味覺和嗅覺紊亂的情況,有人嚐不出蒜頭味、紅椒的辣味,也有人嗅不出燒焦味,更有人常常在家中「聞到臭坑渠味」,但其家人卻完全嗅不到同樣的氣味,醫院將安排這些康復者接受磁力共振,了解原因。

關日華強調,這些個案反映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並非小事,呼籲他們盡快接種新冠疫苗,而成人接種疫苗亦可保護到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