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健身不當或致小腸氣 嚴重者腸壞死 外科醫生教4招預防

撰文:黃穎津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持續,不少市民都選擇在家運動以維持健康體魄。但若缺乏專業教練指導,以錯誤姿勢健身,便有可能誘發俗稱「小腸氣」的疝氣問題,嚴重患者有機會因腸臟壞死而死亡。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提出4招健身貼士預防疝氣,他建議市民避免過度運動;進行腹部核心肌肉訓練;運動時注意呼吸調整;採用倒立、躺臥姿勢或撐高臀部方法練習腹部肌肉。

劉卓靈提醒,有一名60多歲的男病人曾於確診小腸氣後拖延數個月後才進行手術,令他康復期大大延長。(黃穎津攝)

健身不當引發小腸氣 嚴重者可致命

疫情之下為配合防疫,到戶外運動的機會大幅下降,不少市民都選擇「居家運動」。但若缺乏教練指導,運動時用力不當或姿勢錯誤,便有機會增加疝氣風險。

疝氣,俗稱「小腸氣」,即指身體腹壁出現缺口,以致體內組織或器官從腹腔壁薄弱的地方突出,在腹部或腹股溝形成腫塊。若不妥善處理,讓小腸氣變得越來越大、無法復位,病情嚴重者疝內腸臟受到絞窄壓迫而斷絕血液供應,可能會造成腸絞結壞死而須緊急切除小腸,嚴重更會因腸臟壞死而死亡。

外科專科醫生教你4招健身貼士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提出4招健身貼士預防疝氣。他建議市民健身要注意適宜、適量、適時,避免過度運動,初學者應由教練指導並因應個人狀況選擇合適運動強度。第二,市民可進行腹部核心肌肉訓練,鞏固肚壁。第三,運動時要注意呼吸調整,收緊肌肉時才用力呼氣。第四,市民可採用倒立、躺臥姿勢或撐高臀部方法練習腹部肌肉。

劉卓靈建議市民應及時求診並盡早進行手術:「藥物對治療小腸氣係無幫助嘅,遲早會需要做手術。」(黃穎津攝)

藥物無法治療小腸氣 醫生建議及早進行手術

小腸氣早期病徵一般不明顯,病情輕微患者可能只有在站立或咳嗽時,皮下才會在腹股溝或肚臍周邊凸出一團軟組織,一般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如若不幸患上小腸氣,劉卓靈建議市民應及時求診並盡早進行手術:「藥物對治療小腸氣係無幫助嘅,遲早會需要做手術。」

治療疝氣有兩項治療方案,分別是傳統外科疝氣修補手術以及微創疝氣修補手術。傳統手術以開刀形式進行,傷口約5至8厘米,康復時間需要1至2星期,價錢約2萬至4萬元。而微創手術則以腹腔鏡進行,會出現1個1厘米及兩個0.5厘米的傷口,1星期內便可康復,價錢則為3萬至5萬元。劉卓靈提醒,有一名60多歲的男病人曾於確診小腸氣後拖延數個月後才進行手術,令他康復期大大延長。他說:「小腸氣令到佢阻塞,小腸會腫好多,要先開肚確保佢無事,最後用咗1星期多啲去復原,平常疝氣手術第日就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