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倡發展新界北香港新中心 發展河套區周邊濕地、騰邊境口岸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政府近日提到會再檢視新界北發展,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9日)發布《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期望用10年時間建設「港深合作經濟帶」,進一步釋放新界北約5,652公頃土地發展,包括發展落馬洲站及河套周邊部份濕地、將各個邊境陸路口岸全部撤換,搬至內地口岸實施「一地兩檢」,騰出管制站土地發展。他又建議,原擬設立於沙嶺的「超級殯葬城」,可搬至粉嶺48區何家園。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9日﹚發布《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黃偉倫攝)

劉國動發表倡議書,提到新界包括北區,元朗及屯門,整體調整發展範圍後,認為可額外提供超過5,652公頃土地,如連同現有已計劃的發展區,日後共容納約100萬人口,提供約40萬個單位,以及超過65萬個就業職位。

劉國勳認為,現時新界北各發展區分佈零散,未來應擴大發展成「港深經濟合作帶」,新增新界北部六大策略性區域為核心,發展現代物流,創新科技,旅遊消費等,與深圳口岸產生協同效應。

劉國動發表倡議書,提到新界包括北區,元朗及屯門,整體調整發展範圍後,認為可額外提供超過5.652公頃土地。(黃偉倫攝)

劉國勳指,六大區域包括將洪水橋發展為西部物流及創新走廊;凹頭/牛潭尾—八鄉發展為提供更多房屋及就業職位的新發展區;文錦渡—羅湖口岸帶引進內地教育資源,於新界北開設分校;沙頭角—鹽田發展為生物及歷史旅遊帶;皇崗—落馬洲—新田改變通關模式,方便兩地人才往來;上水以南、古洞南則發展為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增加運動及休閒設施。

劉國勳表示,文錦渡及沙頭角兩個管制站,各佔地8.3公頃及2.7公頃,可考慮全部撤銷,於內地實施「一地兩檢」模式,釋放港方管制站的土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9日﹚發布《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黃偉倫攝)

另外,落馬洲站及河套區附近有不少濕地,劉國勳認為相關濕地將河套、皇崗、新田、落馬洲等地分隔,不利整體發展,因此希望發展部份濕地,發展成「港深創新發展樞紐」,並研究以河套為試點,改變通關模式,讓兩地市民自由出入,毋須傳統通關手續。

劉國勳又提到,沙嶺正平整土地,粉嶺何家園亦只是收地,兩者仍未正式發展,認為可將沙嶺的「超級殯葬城」計劃,遷移到何家園。他解釋,何家園本身在和合石旁邊,距離粉嶺新市鎮較遠,交通設施並不理想,不宜發展住宅;相反沙嶺的用地適合作興建住宅或商業用地。他續指,早前與負責新界北發展規劃的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會面,對方願意向此方向研究。

倡多設鐵路站 貫通打鼓嶺、皇后山

交通方面,劉國動認為北環線兩期工程應同步開展,加設皇崗站;另外,應新增南北鐵路,設蓮塘/香園圍站、打鼓嶺站、皇后山站,再加設西部通道,建設深圳灣站。他又建議,應研究從深圳「向下」發展鐵的可能性。

至於近日引起爭議的濕地發展,他表示有不少魚塘長期荒廢,應檢視河套一帶的濕地,釋放生態價值較低的用地,並以「保育轉移」的方式,在發展部份濕地後,將資金集中投入保育高生態價值的用地。他又建議,提高地積比至8至10倍,並研究降低祖堂地出售門檻、發展綠化地帶等,以增加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