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迷自白|亞氏保加症患者研道路出書 曾促成港府更換出錯路牌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網路世界中,「巴膠」、「鐵膠」原指有不良行為的巴士迷、鐵路迷,不過網民對交通愛好者的成見漸深,不時直接將愛好者一律形容為「膠」。部份網民更因質疑他們不善社交、行為怪異,將交通迷直接標籤為自閉症患者,形同歧視。
身為亞氏保加症患者的交通迷,「道路研究社」社長邱益彰表示,其實不少交通迷與一般人無異,純粹喜歡交通工具,只是總有一群人,行為容易引起公眾關注。他認為,任何圈子都有行為較極端的人,「追星都可以好極端,不過愛好交通工具未必係主流,所以覺得特別怪異」。

邱益彰為道路研究社社長(余俊亮攝)

道路研究社專頁於2016年中成立,當時邱益彰希望透過專頁分享道路設計的研究,製作巴士遊戲內的香港地圖,目標原是巴士迷專頁。豈料發布首個有關路牌設計的帖文後,旋即引來社會迴響。於是,在正式發布遊戲地圖前,專頁就轉型探討本港路牌及道路設計問題。

一切發展並非邱益彰預料之內,邱初時也不知自己原來鍾情的是道路及路牌。大約4、5歲時,他已喜歡觀看道路,好奇為何分岔路口的影線,箭嘴會是相反方向,又會連同路牌一同繪畫道路,但當時未意識到是其最愛;之後與同學玩模擬駕駛巴士遊戲,又會留意鐵路。他自認是百分百的交通迷,卻不如其他愛好者般熟悉車輛型號及設備等細節,只對路線有更多認識。直至開設專頁後,久而久之發覺鍾情道路的資訊。

交通迷自白系列︰

交通迷自白|鐵迷非鐵膠 愛好者深入鑽研票價 點破港鐵收費問題

難解釋為何喜歡 本身有種吸引力

男孩愛車非新鮮事,但道路又究竟有何吸引?邱益彰坦言,難以言語具體解釋道路的吸引之處,或許對他而言,天生就被道路吸引。

路牌可能係其中一個切入點,細個亦都好鍾意睇劃線,慢慢睇就發覺咩都鍾意,公路石壆、防撞欄、龍門架、電子牌,可能見到就覺得幾鍾意、幾靚
邱益彰

「道路硏究社」令邱益彰突然成名,成為傳媒採訪對象,前年更首度出書,今年再出增訂版。眼前的邱益彰對答如常,他本身是亞氏保加症患者,該症屬「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一種。衞生署文件提到,患相關障礙人士,社交能力可能較弱、興趣狹窄、傾向固執不變,亦較難運用非語言的溝通技巧,如身體語言等。

小學時發現患亞氏保加症

邱益彰就讀小學時發現患亞氏保加症,屬於專注力不足的一種。他笑言,從小讀書成績欠佳,無興趣的科目經常「遊魂」,往往不及格;但小學電腦堂時會不斷閱讀「維基百科」的長篇文章;中學時歷史科成績亦特別好,專注力非常極端。他慶幸,年幼確診後可接受醫院的社交輔導,之後社交上未有太大問題,只是專注力無法解決。

交通迷不時被標籤,被質疑為自閉症、亞氏保加症患者。身為過來人,邱益彰表示,難判斷有多少交通迷同為患者,但部份人的確「唔識睇眉頭眼額」,亦不善與人相處,甚至易生衝突,巴士迷之間有時更會打架,結果外界對交通迷的印象普遍負面。

不過邱強調,普遍交通迷並無任何問題,喜歡交通工具與社交能力並無直接關係,只是一些交通迷的極端行為,更常於媒體出現,令人產生負面印象。

拍攝巴士照片有其意義

邱益彰坦言,對不少外人而言,「行車紀錄員」(即拍攝巴士行車片段的巴士迷)的行為可能頗為可笑,但其實若干年後,相關片段可能有歷史價值,例如現時有較年長的巴士迷會分享過往的巴士照片,「𠵱家睇返好珍貴」,為歷史留印證。

他笑言,小時候都不時為巴士拍片影相,早前城巴新開辦976過海線時,他亦特意請假乘搭,強調只要行為不影響別人,其實並無問題。

+1

不過,新聞上始終不時出現行為較極端的巴士迷,例如深夜潛進車長室偷「乳豬紙(即巴士路線圖)」,又有人偷「水牌(巴士製造商標誌)」。邱益彰認為,部份人較為極端,希望向他人炫耀,結果不擇手段。不過他認為,任何圈子都有極端的人存在,「追星都可以好極端,不過交通工具未必係主流,所以覺得特別怪異」。

交通迷本身已屬小眾,在香港鍾情道路的更為小眾中的小眾。不過邱益彰說,道路研究社的讀者群比想像中闊,初時以為交通迷為主,但舉行簽書會時,發覺男女老少讀者都有,有工程師對道路設計感興趣;有設計師會關注字體、美學;香港有不少駕駛人士,原來也會留意專頁的資訊。

道路硏究社曾出帖批評「墜機標誌」,之後政府快速更換。(Road Research Society 道路硏究社提供相片)

帖文成功促成政府更換出錯路牌

不過邱益彰最意料不到的是,港府相關部門亦有留意其帖文。其中一項「代表作」就是發現路牌上,出現一個意義不明,似是想表達「墜機」多於指示方向的標誌。

在屯赤隧道通車前夕,道路研究社發現,附近一塊路牌出現一個飛機機頭向下、形同「墜機」般的標誌。他表示,香港不少路牌的飛機標誌都向水平以下傾斜,但其實不符標準,他發帖批評「墜機標誌」時,曾翻查英國路牌設計指引《Traffic Signs Manual:Chapter 7》,指出飛機標誌的機頭方向,於任何時候都不可向下方傾斜,機頭需高於水平或以上。事件廣受傳媒報道,之後相關政府部門都換上新標誌,更修改了其他同類不符標準的路牌。

由普通的鐵路迷突然成名,甚至出書,邱益彰直言從未料到,當初感覺「幾唔真實」。(余俊亮攝)

由普通的交通迷突然成名,甚至出書。邱益彰直言,當初感覺「幾唔真實」。伴隨而來的影響力,亦轉化成推動力,除繼續鑽研道路議題,亦會繼續保育舊路牌上的字體「監獄體」,將字體數碼化,保存歷史痕跡。他直言,有很多路牌都未有依足標準,將繼續點出弊處,「我都係揸正嚟做啫,我批評得嘅,就唔係話我嘅美學眼光有幾獨到,而係你無跟足標準,我先有位入。」

邱益彰今年書展出版《香港道路探索(增訂本)》(Road Research Society 道路硏究社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