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肇始:引入海外醫生非政治決定 有機制維持醫生質素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政府昨( 8月31日)就修訂《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提出三項建議,包括放寬引入海外專科醫生資格,容許獲得醫專認可的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即使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亦可申請「特別註冊」。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1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上說,提出修訂非政治決定,而是因應人手流失及公眾利益作放寬。她又提到,部份放寬只限於專科醫生,加上醫專亦有既定機制處理,包括培訓內容,外地資格試等,相信可把持質素,但現時難評估來港醫生人數。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資料圖片)

陳肇始強調,有關修訂非政治決定,而是因應人才流失及公眾利益作有關安排,她指有向不同醫生解釋,大部份人表示理解。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曾指移民潮導致醫護人員流失情況,陳肇始亦指因應情況需有新血,除本地畢業生外,希望有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而早前在法案委員會的討輪,亦有病人組織反映早前的框架過於嚴格,因此建議作出修訂。不過,她指現時難估計來港人數。

今次提出的修訂將放寬特別註冊門檻,至持有認可醫學資格,以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陳肇始指涉及的放寬只限於專科醫生,需要有認可資格,而醫專亦有既定機制處理,包括看培訓內容,外地資格試等,相信可把持質素。

新安排不影響本地醫科生實習

修訂包括放寬讓在海外畢業的醫生、屬香港永久性居民,即使在外國未完成實習,亦可回港參與執業資格試。陳肇始說因應早前曾於澳洲接觸當地畢業的港人醫科生,部份人需要等候實習機會,或實習地方不理想,又指新安排不影響本地學生實習。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凌霄志:吸引力視乎公營醫療環境

不過,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在節目指,部份外地實習醫生的臨床經驗較本地少,而現時在香港公立醫院的實習醫生,基本上是半獨立工作,認為特別註冊委員會把關時需要審視他們的臨床經驗及工作情況。

凌霄志亦指,負責制定醫學資格名單的海外醫生特別註冊委員會,當中一半委員由政府委任,擔心把關能力。他指雖然特別註冊仍需要醫專認可,但基本資格認可仍靠委員會,而他亦不清楚政府諮詢醫專的情況。他又提到,政府若只放寬門檻,而不改善公共醫療工作環境,難料可吸引海外醫生的數目。

病人組織看法各異 語言會否影響服務質素視乎團隊配合

醫委會病人組織代表林志釉在商台節目指,相信日後循機制來港醫生,主要以操英文及普通話為主,不相信有太多海外醫生來港,反而擔心日後會因很多內地醫生來港,影響服務質素。林志釉認為,目前推行的有限度執業註冊計劃與修例後效果無異,認為若一名醫生擁有十多年經驗,不會放棄海外資歷「來港捱五年」。

支持修例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反駁指,在威爾斯親王醫生也有一名日本籍心臟科醫生,認為語言是否對服務質素有影響,須視乎工作性質及團隊的配合,強調公營醫療系幾在每個環節也缺人,強調「開大啲個門唔代表門檻降低」,非香港籍的人士來港執業,也一定要擁有認可專業資格。

▼政府修例免試引入海外醫生以紓緩人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