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80年末參與英國建醫院的日子 換地包建醫院概念香港可借鏡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香港城市發展密集,市中心地段珍貴,建屋要寸土必爭,但其實30多年前的倫敦同樣面對土地問題,當年有顧問公司想出以重建醫院的方法去「換取」釋放市區靚地,令發展更具效益,亦可協助舊醫院重建,收一石二鳥之效,也許這方法亦值得今天面對著「貴、細、擠」房屋問題的香港借鏡。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筆者80年代於港大機械工程系畢業,二十多歲加入政府工程部門,獲分派參與醫院興建工作,有幸協助參建當時屬本港第一間擁有全空調系統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作為年輕工程師,面對最為複雜及對安全度要求甚高的醫院工程及機電系統,究竟要如何達至最高標準?筆者當年已萌生往外闖的想法,最終在80年末考取英國商會獎學金,獲得到倫敦工作一年的機會,那是一趟畢生受用的旅程。

源栢樑80年末曾考取獎學金到英國參與建設醫院工作。

到倫敦參與「換地包建醫院專項 」

當年香港尚未有一套非常完善的醫療工程標準,英國卻是行業中的表表者,仍屬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自然跟隨相關標準,但未必對所有細節均清楚明白。親身到當地參與工程始知,英國不但在醫院管理及風險評估等具創新思維,醫療系統亦訂立嚴格準則,包括醫療氧氣供應、病人呼叫系統及病房通風空調等,吸引其他國家仿傚,統一標準更有利英國外銷醫療部件。

源栢樑有份參與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興建工作。(資料圖片)

筆者當年在倫敦一間顧問公司工作,首個參與項目便是「換地包建醫院專項 」(turnkey hospital project)。顧問公司協調發展商與市中心的舊式醫院合作,在市區邊緣土地以包建形式建新醫院,將舊醫院遷往新址,以釋出其市區土地作商業發展,估計因倫敦市中心地價不菲,此舉讓土地使用更具效益,亦可幫助未必有能力的舊式醫院進行重建。

建屋或建醫院面對「麵粉」短缺困局

在今日一地難求的香港,覓地難亦是社會問題癥結,也許建醫院換地方式未必完全適用於香港,因涉及成本效益或改變土地用途等問題,但此類增加土地潛力同時有助醫療發展的方向亦值得香港取經,其實香港已初見有和私人發展商合作的包建政府診所項目,在現有土地上同時作發展住宅用途。建屋或建醫院同樣面對「麵粉」短缺困局,或許城市規劃者要花花腦筋、發揮創意,想出令在不同現有土地運用如貨櫃碼頭等作出更能符合大眾利益的方法。

雖說英國醫療系統在多年前已走在行業前端,但現今國內高度智能化發展下,醫療體制及科技亦突飛猛進,值得香港工程師們及年青一輩深思細看。筆者在英國工作期間亦曾獲派駐沙地阿拉伯新建醫院的項目,當中體驗下回再談。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