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將標靶治療癌症概念引入治療骨關節炎疼痛 可持續鎮痛3、4天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將標靶治療癌症的概念引入治療骨關節炎疼痛,透過納米粒子光聲成像引導技術,鎖定引發痛楚的蛋白質施以光熱療法。研究團隊指,現有藥物一般只能鎮痛數小時,但新技術的鎮痛作用能持續三至四天,而且所使用的劑量只是以往臨床實驗所使用劑量的百分之一。

NGF靶向納米探針樣本及其製備流程。 (理大提供)

這種嶄新的骨關節炎標靶鎮痛診療技術,採用以黃金納米棒構成的標靶納米探針,並在其表面加上二硫化鉬納米片塗層,再結合針對引發痛楚的蛋白質——神經生長因子(NGF)——的抗體。標靶納米探針能夠鎖定產生骨關節炎疼痛的區域,綁定NGF分子,利用光熱療法,將照射患處的近紅外光激光轉化為熱量,破壞NGF分子達致舒緩疼痛效果。

楊莫教授(左)及溫春毅博士表示,這是首次運用納米技術將標靶光熱治療概念引進醫治骨關節炎疼痛。(理大提供)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楊莫教授表示,這是首次運用納米技術將標靶光熱治療概念引進醫治骨關節炎疼痛,小鼠實驗結果顯示標靶光熱治療的鎮痛效果令人滿意,而且有效改善患處的運動功能。他續稱,現有藥物一般只能鎮痛數小時,部分更有明顯副作用,今次在小鼠模型實驗中,基於此納米探針的光熱治療產生的鎮痛作用則持續三至四天。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溫春毅稱,以往在臨床實驗中發現使用高劑量NGF抗體會加劇關節病變,團隊研發出以標靶診斷治療同步技術去鎖定並消除NGF,將所需的NGF抗體劑量降至以往的1%,已可以達到控制骨關節炎疼痛的效果,並且不損患處周圍的軟組織和骨骼。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楊莫教授(左二)及溫春毅博士(右二)率領團隊研發高效骨關節炎標靶鎮痛診療納米技術。(理大提供)

溫春毅指,這項分子診斷治療同步技術日後若獲准臨床應用,可望幫助骨關節炎患者將需要接受昂貴手術的時間延後多年,並且大大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這次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國際重要期刊《ACS N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