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疫下留港首度重製六角走馬燈 師傅強哥:為新一代講故事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今日(21日)就是中秋節,踏入農曆八月,現時已少有的紙紮品舖會擺滿傳統手紮燈籠。不過,開業60年的大昌隆紙號,佳節前夕掛滿一個一個傳統兔仔燈籠,甚有節日氣氛。老闆詹偉強疫情下不能到內地廠房監工,一轉念下,竟然回不了內地,何不用多出來的時間,重新製作老香港燈籠,讓下一代人知道傳統花燈的模樣,更憑著回憶,首度將竹製六角走馬燈重現街坊眼前,也算是傳承的一種。

開業60年的大昌隆紙號,中秋節前夕掛滿一個一個傳統兔仔燈籠,甚有節日氣氛。(盧翊銘攝)

又到中秋節,不論是年輕人或是長者,也會買燈籠應節一番。本港手製竹紮燈籠式微,只有少量紙紮舖仍有製作及出售。位於佐敦開業60年的大昌隆紙號,佳節前夕舖面掛滿一個又一個傳統兔仔燈籠,甚有節日氣氛。更特別的是,店內中間有一隻麵包超人燈籠,又放有竹製比卡超燈籠,更有接近失傳的竹製六角走馬燈籠,令人目不暇給。六角燈整個以竹製造,內放有烏絲燈膽,而中間圍著的龍鳳剪紙受熱會轉動,在現時的確較為罕見。

老闆詹偉強(強哥)本身在內地設有紙品廠,因疫情不能返到內地廠房監工,令他反而想到不如花時間回憶並製作的傳統手作燈籠。他以一個半月時間,由骨架造起,重新製作舊香港常見的六角燈,希望新一代可以知道老香港過節的氣氛。

竹製麵包超人燈籠,「坐陣」店中間,頗有「氣勢」。(盧翊銘攝)

強哥說著因疫情下「太得閒」,希望憑回憶製作一個又一個傳統燈籠,為新一代說故事。已有兩名孫兒的強哥,遂以獨特的工藝為兩名孫兒造燈籠。他早前購買了一個比卡超公仔、研究它的結構,分別人手製作兩個比卡超燈籠,逗他們開心,強調是「非賣品」。但強哥亦曾在10年前,為幫助一名男士「追女仔」,親手製作麵包超人竹燈籠出售助攻,為多年來少見的「新派舊制作」。強哥解釋,「為自己好難為情,幫人就係美德嘛,無所謂啦!」

店內放有比卡超竹燈籠,是非賣品,是強哥親手製造給孫兒們的禮物。(盧翊銘攝)

亦因為疫情,以往生活起著變化,以往曾以為中秋節要到內地廠監工、忘過不停是必然,但因通關檢疫,放慢腳步去想想將會失去的傳統,及可與客人一樣,一家人聚天淪,訪問前正是午飯時間,強哥一家在店內圍著午餐,也是以往疫情前可比較少有。

新一代或許會知道傳統的竹紮燈籠有兔仔、楊桃、金魚等,大昌隆紙號本身為紙紮品店,過了農曆七月,來購物的人由嚴肅的購置祭品,轉為一家大細開心選擇燈籠。店內的傳統三色兔仔、白兔仔、粉紅色兔仔,非常「吸睛」,強哥說,兔仔那紅色的眼睛是「不可改」,四個「碌」的「腳仔」是多年來港人對傳統燈籠認識的標記,強哥太太說,「以往傳統以人手畫,但唔夠立體,現時改剪紙,但紅眼睛係一個標記。」但由於安全考慮,現時已不再使用蠟燭、改用燈膽照明。

紙品店內購買的,大部分為祭祀用品,大慨是中秋節,才是其中一個會一家大細開開心心到來購物的光景。疫情下,一家人留在店內工作,一邊團圓,一邊看著長輩帶著孫兒買花燈,深有感受,「買燈籠係開心,買的開心,賣的開心,無太多思想上的家庭樂。」經歷兩代的經營,現年已60多歲的強哥慨歎同行「買少見少」,另他們同樣放棄市場,長輩可為孫兒買傳統慶祝品的地方,可能又會少了一個,「香港竹製紮作燈籠得返我地一間之嘛,如果我地唔做都應該無人做了…都希望呢樣野唔好在我地手中消失。」他只望自己仍堅守,免傳統手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