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稱鼠患受控 區議員反駁指數存漏洞:成街食物仲惹味過鼠餌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食環署昨(21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整體鼠患參考指數為2.8%,較去年下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形容情況大致受控及滅鼠措施成效理想。不過,深水埗區議員麥偉明今早(2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鼠患指數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強調深水埗鼠隻仍然橫行無忌,區內菜檔、肉檔和食肆成行成市,食物殘渣散落一地,吸引老鼠出沒覓食,更比當局用作鼠餌的生蕃薯更惹味,形成鼠患指數計算方法出漏洞。他更批評,當老鼠上樓後食環署便不再理會,「老鼠竇」藏在三無大廈內,令住戶人心惶惶。

+7

深水埗指數跌與實況落差大 區議員:居民畀片我睇成20至30隻都有

深水埗鼠患黑點順寧道上半年的鼠患指數是11.1,一度是全港50個監測點排名第三高,而食環署採取一輪滅鼠措施後,指數大跌至7,但身兼深水埗區議會防治社區蟲患鼠患工作小組主席麥偉明今早在港台節目不認同當局的評估:「指數同實際上居民嘅判斷有好明顯落差。」他解釋,順寧道的鼠患問題集中在保安道街市:「直至而家,當食環外判商洗街後,都仲可以發現有幾個位有好多老鼠,有市民畀過片我睇,20至30隻都有。」

全街都是新鮮食物 老鼠不咬食環鼠餌

他提到,深夜11時至凌晨1時是老鼠出動的黃金時間:「我肯定每晚捉到嘅數目都有30至40隻。」惟現時鼠餌主要放置在坑渠位和後巷等:「老鼠會咬鼠餌,但如果全條街都係食物,新鮮過佢又好食過佢,老鼠係比較聰明嘅動物,佢唔會食你擺喺度的食物。」

麥偉明:老鼠上咗樓食環署就唔再理

麥偉明認為,鼠患問題愈來愈棘手,是因為菜檔肉檔由以往集中在街市一帶,散落至青山道、元州街等大街,店舖面積不大,因此職員會在街上篩選貨品,被揀走的菜和肉便會被丟在地上,雖然相關店舖收舖時會清洗檔口,但新鮮食物依附在渠口上,吸引老鼠在晚間覓食:「佢哋有清洗,清洗用水沖,就沖咗去渠口位,菜、肉碎痴咗喺渠口位。」他續指,加上滿街都是食肆:「而家新挑戰係,成條街都係呢啲舖頭,食環擺幾多捕鼠器」,而區內滿布三無大廈,老鼠「上咗樓」後,署方便不再處理,令問題持續。

油尖旺區議員憂限聚放寬晚市重開 鼠患問題更嚴重

油尖旺區議會食物環境衞生及工務委員會主席朱子洛亦表示,當鼠患指數爆高時候,食環就會洗太平地,但即使之後錄得跌幅,也不代表老鼠已消聲匿跡:「上海街、新填地近油麻地街市、熟食小販市場,老鼠多到好誇張嘅地步。」他續指,疫情緩和後,限聚令放寬,食肆重開晚市後,鼠患問題回復嚴重,凌晨更是一眾老鼠最活躍的時間。

朱子洛表示,「鼠患指數爆高嘅時候,食環就會洗太平地」,惟有關跌幅並不代表老鼠已消聲匿跡。(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老鼠匿三無大廈 食環無符

他又指,油尖旺滿布舊樓,當中不乏三無大廈和劏房:「匿曬喺大廈入面嘅鼠竇,食環署都好難處理。」他促請食環署與民政署多加合作,又提到當區區議會已就此批出撥款,讓兩個部門聯手打擊樓宇內的鼠患問題,建議將有關措施衡常化,以及推廣至其餘17區區議會。

舊款捕鼠籠成效反較佳 以老鼠咬生蕃薯頻密度計指數不準

至於食環署採用的新型捕鼠夾是否有效,朱子洛表示,當局有不斷嘗試新方,但「有得有唔得」。他舉例指,近期新試行的透明塑膠捕鼠籠效用不大,因為老鼠比較抗拒走入,反而舊款的捕鼠籠成效較佳,而以老鼠咬生蕃薯的頻密程度估算鼠患指數,他則認為生蕃薯並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