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濕地緩衝區發展鬆綁 團體斥等同向地產商「投懷送抱」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將新界北發展成「北部都會區」,政府將逐步收回數百公頃私人擁有的濕地和魚塘,惟政府消息人士同時表明,當局傾向讓濕地緩衝區「解禁」,容許放寬發展密度和規限,意味過往一直被視為「發展禁區」的保育地帶,或會一躍成為豪宅、高樓集中地。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批評,濕地緩衝區亦是濕地的一部分,更是政府10多年前的主張,形容發展緩衝區是「自打嘴巴」,等同「公開宣布破壞濕地」,亦是向發展商「投懷送抱」,為本身面對重重發展關卡的濕地緩衝區,變相助發展商送上發展權力,「明益發展商」。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25

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收回700公頃私人濕地和魚塘,「優化管理」,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傾向保育濕地,而濕地緩衝區則傾向納入發展區作規劃。

黎廣德指,擔心政府「以保育為名,發展為實」,因為對濕地而言,最關鍵的並非業權,而是發展權會否受到限制和規限,若政府有心保育濕地,根本毋須收回有關土地,強調現時已有政策限制濕地的用途,形容一直「相安無事,唔會造成破壞」,「政府突然話要收返濕地,呢個係好令人驚奇,睇唔到同濕地保育本身有咩直接關係」。

落馬洲河套地區約佔100公頃,圍繞該區的濕地及魚塘具高生態價值。(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他續指,政府欲將濕地緩衝區納入規劃,等同發展了濕地,損害濕地的生態,強調緩衝區是濕地保育計劃的一部份,不能切割,有關方案更是政府早年親自提出,現時的做法是「自打嘴巴」,形容實際上是等同「公開宣布破壞濕地」,做法不僅是向發展商「傾斜」,更是「投懷送抱」,為本身不具備濕地緩衝區發展權的發展商,送上發展和建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