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陳肇始: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抗疫策略 盡早走出疫境

撰文:石國威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於上周《施政報告》提到,與內地盡快通關是頭等大事,但之後一名機場貨運站男人確診列為源頭不明本地個案,令本地清零51日後「斷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10日)在網誌稱,會努力推行《施政報告》中相關措施,同心抗疫,以及應付未來人口老化對醫療帶來的挑戰。未來,政府將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在市民配合下,她相信香港可以盡早走出疫境。

陳肇始(右二)在網誌中提及,施政報告在醫療衞生範疇政策有不少著墨。(食衞局網誌)

陳肇始在網誌中提及,施政報告在醫療衞生範疇政策有不少著墨,又指在過去21個月抗疫工作中,所有確診市民和人士都能在醫院獲得適切治療,而在全球疫情反覆不穩和嚴峻的情況下,香港疫情仍能大致保持穩定,正顯示香港公共衞生和醫療系統的高效專業和快速應變能力。

陳肇始(左四)指政府一直多管齊下增加醫療人手,包括增加培訓學額及引入非本地醫療人員。(食衞局網誌)

為應對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帶來的挑戰,以及保障公共衞生和加強服務水平,陳肇始指政府繼續聚焦工作和投放資源於8個範疇,包括:基層醫療健康、持續改善公營醫療系統、疾病防控、精神健康、發展中醫藥、支援有需要病人、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及支持生物健康科技發展。

預留3億元 解社會事件及疫情帶來的精神健康衝擊

陳肇始又指,政府一直多管齊下增加醫療人手,包括增加培訓學額及引入非本地醫療人員,亦計劃立法強制護士及牙科醫生持續進修,並為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營養師等,引入自願註冊制度。陳肇始提到,早前社會事件及疫情為市民精神健康帶來衝擊,政府已預留三億元推行精神健康項目,預計本年度開展。

陳肇始:一直與醫專就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溝通

引入海外醫生方面,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早前稱政府有氣量的話,應該暫緩有限度註冊醫生都可以申請特別註冊,重新諮詢業界。食物及衞生局當時表明不接受,陳肇始今日出席一個活動後亦稱,有關條例草案將會在立法會恢復二讀及三讀 ,強調一直有跟他們溝通:「當條例通過後,會再與醫專、醫管局及衞生署商討未來培訓的整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