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深圳應積極推動同城化發展|于品海

撰文:于品海
出版:更新:

【本文為《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先生在「大灣區互聯共創研討會暨企業同創嘉許禮」的開幕致辭】

大家好,多謝大家參與香港01舉辦的大灣區論壇,多謝曾國衞局長。很抱歉,由於通關限制,又要處理兩地的業務,未能夠親身返香港參加會議,希望大家諒解。

多年前同深圳市領導討論深圳和香港的關係,我提到「港深同城化」,對方幽默地說,你可以講這句話,但我們不能講。內地官員很注意香港人的感受,他們如果提出「同城化」,可能會很敏感。由於長期的區隔心態,不少香港市民對大灣區規劃都不理解,大家都是「得個聽字」。

大灣區是中央政府針對南方經濟引擎的作用進行戰略升級的規劃,希望更好利用香港和深圳的經濟互補功能,令這個引擎更強大。向南可以與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東盟連結,推動「一帶一路」經濟更好發展;對內,大灣區可以引領泛珠三角地區為另一波經濟發展提供能量,而且通過擴寬香港的「互聯互通」作用,承擔中國與世界更高層次的經濟戰略對接。

《香港01》今午(22日)舉辦「大灣區互聯共創研討會」,創辦人于品海透過視像致辭。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推出的大多數發展戰略都成功引領國家走上富民強國之路,我相信這一次同樣會成功。香港應該強化自己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幫助大灣區其他經濟體發展,同時幫助自己成功跳出經濟和產業的深層次結構困局,既擺脫金融和地產的約束,還可以為金融和產業經濟找到升級的機遇,將消極、被動、區隔的「一國兩制」轉型為積極、主動、融合的「一國兩制」,實現二次回歸。

劉鶴副總理最近就中國服務業經濟能不能夠擺脫「鮑莫爾病」(Baumol's disease)提出過警示,「鮑莫爾病」指一個經濟體會因為「停滯型經濟環節」的擴大,如傳統服務業,搶佔了「進步型經濟環節」的比重,令原先佔優勢的較高生產效率的製造業佔比下降,弱化整體生產率,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其實香港早就有這個病,但因為它是慢性病,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更不會研究如何醫治。

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只是初期,中央政府就注意到一旦染上這個病,貧富差距會惡化,經濟效率持續萎縮的情況就會發生。中國提出「製造業2025」,發展高端服務業,如電子商務、金融創科,堅持經濟高效率運行,強調共同富裕,就是要衝破中等收入陷阱,建設高效、共富、科技推動的知識型經濟。香港必須以謙卑的態度向內地學習,積極應對自己的鮑莫爾病,推動產業升級,解決香港的民生及社會問題。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強調發展「北部都會區」,這是《香港01》一直相信的發展路向,雖然施政報告沒有提出如何釋放政府的潛能去推動改革,但方向上我們是贊同及支持的。對於產業發展,施政報告的陳述遠遠未夠,它不能夠只強調資產投資,卻對人才投資沒有充分考慮。

《香港01》在金鐘萬豪酒店舉辦「大灣區互聯共創研討會」,探討香港如何發揮優勢,與灣區各城市協作把握機遇。(梁鵬威攝)

「創科」具體是什麼,如何做?大學的角色,政府,資本,人才的角色是什麼?這些問題都與開發「北部都會區」一樣,需要魄力和科學規劃。都會區規劃以及對創科產業的真正重視是用了這麼多年的折騰(動盪)換來,目前只是看到「願景」,距離成功還是很遙遠,必須大膽落實,不只是資產和人才投資,還要引導社會認識這次戰略調整對香港的重要意義。

香港要融入大灣區,就必須積極推動香港和深圳的同城化發展。同城化是什麼意思?去過歐洲的人會知道,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之間是沒有「邊界」的。歐盟國家之間就是「多國多制」,如果它們都能在國家之間往返暢通無阻,為什麼香港和內地的「一國兩制」不能建立更高效的流動機制,創造更佳的營商和生活環境。一些人擔心它會衝擊香港的生活方式,這種想法是無謂的,何況今日的科技足以解決大家的擔心,如果還有憂慮,就根據「一國兩制」準則去進行持續修正和改革。

《香港01》除了提出過全面改革港深之間的通關機制,還提出將香港機場、深圳機場、澳門機場、珠海機場合併為一個機場,四個航站樓用磁懸浮列車連結起來。香港機場主責國際航運、深圳主責國內、珠海主責貨運、澳門主責商務,航站樓之間就坐磁懸浮列車往返(深圳機場到香港機場大概十分鐘),無論是從空域管理、土地效益、運營效率、對商務旅客的方便性、財務效益,都會大大提升,至少這是有八條跑道,旅客輸送量世界最大的機場。合併既解決很多現實問題,提升經濟產能,更是從戰略上鞏固了大灣區在世界經濟下一輪競爭的指標性地位。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在開幕致辭時表示,香港在前海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梁鵬威攝)

香港從來都是在變化中成長的經濟體,中國更是過去十幾年推動世界變化的最大動力。當我們開始感受到「世界百年未遇大變局」的現實意義時,應該進一步研究自己的國家在大變局中的角色,以及香港怎樣作為國家的槓桿和透視鏡參與到變化中:槓桿就是撬動大變局順着有利於國家、香港、世界的方向發展,透視鏡就是世界通過香港更好認識中國,讓中國更好適應世界。很多人希望在國家雙循環政策中找到落腳點,這就是落腳點。

香港擁有資源、擁有再發展的人才儲備、擁有龐大和最具動能的靠山,但香港需要魄力、勇氣、遠見。香港的企業家和專業經理人都是足以與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同行進行競爭的精英,香港這一次的改革非比尋常,希望所有持份者能夠凝聚共識,勇於開拓,以大灣區作為跳板,成為世界經濟下一輪發展的領航者。

希望這一次研討會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