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年歷史舊牛奶公司宿舍完成活化 牛眼窗、室內火爐重新面世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走過到薄扶林區屋邨、寮屋區,阡陌之間隱藏一段逾百年歷史的香港故事。昔日盛產鮮奶的牛奶公司,牧場札根於港島南區薄扶林,隨著業務轉型,時代巨輪輾壓後僅餘零散遺址遍滿山野。
走過攘往熙來的馬路、踏進法定古蹟伯大尼修院的必經之路,一座雙瓦筒屋頂、塗上白色外牆的兩層高建築物,新名是—「薄鳧林牧場」。前身為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建於1887年的舊建築屬於一級歷史建築,被納入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香港明愛負責活化工程,近日已近完工,不過仍未開放,料於明年初開放公眾參觀。
負責活化工程的薄鳧林牧場公司董事林社鈴建築師指,復修工程保留建築物特色,包括俗稱「牛眼窗」的圓形窗門、室內的火爐等。至於屋頂瓦片則部份以「二手瓦」作替代,以保留「歷史感」;而原本擬保留的木地板因腐蝕情況嚴重,「能夠拯救的不多」,留下來的將以展覽方式呈現公眾眼前。

建於1887年的前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將活化為薄鳧林牧場,工程接近完成,料於明年初對外開放。(鄭子峰攝)

薄鳧林牧場從舊建築出發 山頭遺迹納保育範圍 促政府增前期支援

活化歷史建築歷屢有項目「跳船」 赤字成常態 專家歸咎審批慢

薄扶林昔日是一片綠野山林,林間建設了牛奶公司首間本地牛奶牧場。時代巨輪轉動,薄扶林山頭已拔地高聳多座私人屋苑、牛奶公司亦不再生產本地奶,連昔日的牧場亦僅餘散落山頭的廢墟。

以白色為主調、配以大麻石、花崗岩石牆的建築群,為舊牛奶公司的前高級職員宿舍。有過百年歷史的建築群空置超過30年,古物無聲靜看歷史變遷。宿舍於2009年終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被納入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最終由香港明愛建議的薄鳧林牧場獲選。

主樓樓梯的圓拱門亦屬傳統的英式建築,採用希臘式柱式,重要為正中的拱心石穩固結構。(鄭子峰攝)

圓拱門、拱心石屬「打卡位」

建築群由三座建築物組成:宿舍主樓、傭工宿舍及車庫。建築群內「最吸睛」的固然是主樓,即當時牧場經理的宿舍。建築物基座為堅厚的花崗岩,承托著外牆的雪白批盪油漆;而屬建築特色之一、當時有通風作用的圓形窗門、俗稱「牛眼窗」,於復修過程中獲得保留。負責復修的建築師林社鈴介紹,部份室內部份「原裝」獲保留,包括房間、走廊位置的火爐。

林社鈴亦介紹宿舍主樓的兩大「打卡」位置,分別為入口樓梯的圓拱門及拱心石,以及可拉起木製百葉廉的窗戶。建築物歷盡百年風雨,部份位置曾被改動,包括主樓屋頂原為「金字頂」的雙筒雙瓦斜屋頂,其後曾被改建成平頂,團隊於復修時將其還原,向公眾呈現「原汁原味」的設計。林社鈴指,還原屋頂時特意從別處尋找「二手瓦」,雖非原裝舊瓦片,「希望有返歷史感覺。」

主樓的屋頂採用雙筒雙瓦建築方法。(鄭子峰攝)

主樓木地板已腐蝕難復修

不過,未必每個部份可獲保留,宿舍主樓原本採用木地板,林社鈴指,由於腐蝕情況嚴重,能夠留下來的部分不多,將改以展覽方式呈現公眾眼前。至於舊車庫及傭工宿舍,則分別改建為接待處及員工的辦公室。兩座舊建築的屋頂均採用的中式的雙筒雙瓦設計,當中部份瓦片更獲原裝保留。

復修後的「薄鳧林牧場」除設有展覽外,團隊於用地範圍增建一座新的建築物,將用作開設工作坊、提供餐飲服務等;團隊亦於主樓外的室外位置設有露天劇場,供舉辦活動所用。

負責活化工程的薄鳧林牧場公司董事林社鈴建築師。(鄭子峰攝)
「好似破案,每個細節去搵」
建築師林社鈴

復修著重新舊融合,林社鈴指困難在於平衡文物價值及現代建築要求,於最少改動下加裝防火設備、傷建設施等。他指,為避免破壞建築物,團隊選擇於主樓外加設斜台,僅將露台部份扶手位置拆走,既可保留文物價值,亦可配合周邊園景。團隊亦需要面對預算限制,「一路做會有更多資料,好似破案,每個細節去搵。」變相需要不斷改進復修方案,幸得專業團隊協助,林指暫時未有超支。

+20
「我地唔係活化死的建築物,佢有生的一面。」
建築師林社鈴
林社鈴理想的「薄鳧林牧場」,是透過社區連繫將歷史「復活」。(鄭子峰攝)

香港地少人多,保育似乎奢侈,「好似成條上海街好多唐樓好靚,但呢度重建、個度又重建,依家係灣仔、上海街淨返一兩間唐樓憑弔歷史。」昔日舊牛奶公司牧場遺址亦遍布山頭,林社鈴理想的「薄鳧林牧場」,不單是保育一座舊建築,更多的是透過社區連繫將歷史「復活」,「歷史唔係淨係講...要用大視野去保育,通過文物感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