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毅明稱簡單口號「告別劏房」難解決問題:唔惡化已經係德政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昨日(8日)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1周年進度報告,指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量為43萬個單位,並估算全港有12.71萬戶的居住環境欠佳,是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新高。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城大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毅明今日(9日)在電台節目中指,簡單口號「告別劏房」難解決問題,又坦言在未來十年,看不到方法可紓緩問題,「(劏房數字上)唔惡化其實已經係好好嘅德政。」

運輸及房屋局已發佈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進度報告,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量為43萬個單位。(資料圖片)

長策的最新數據估算,全港有12.71萬戶的居住環境欠佳,按年增幅達4.1%,當中約73%為居於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對於現實上能否為「告別劏房」訂下目標,葉毅明說:「用一個簡單嘅口號『告別劏房』,就解決唔到問題。」

葉毅明說,劏房質素差、租金貴是最大問題,更坦言在未來十年八載,看不到有任何方法可紓緩問題,「(劏房數字上)唔惡化其實已經係好好嘅德政。」

現時公屋輪候數字高達5.9年,被問及可否再增加公營房屋比例,葉毅明估計政府會有一定困難,亦相信政府未必願意再進一步增加公營房屋比例。他說,倘有8至9成的供應都由政府控制,對於部份家庭組合未必是好事,且現時資助出售房屋仍存在很多問題未被解決,包括轉售問題等。

至於過渡性房屋的供應目標是否應納入《長策》內,葉毅明認為「有就好事」,但強調過渡性房屋的本質是「過渡」,租期一般較短,而且政府已盡力覓地興建過渡性房屋,惟與覓地興建永久性公屋存在競爭及矛盾,相信政府未必願意將這種對立「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