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策短期目標走數1.9萬伙 本研社批有水份 憂再唧細面積谷供應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8日)正式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1周年進度報告,指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量為43萬個單位,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是破記錄連續第二年達標。惟報告明言,公營房屋量繼續是「頭輕尾重」,三分二項目將於未來10年的後5年期落成,被外界質疑報告「有水份」,有「篤數」之嫌。
本土研究社指,新一份《長策》主要靠發展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增供應,未有其他新措施。本研社又對比今年和去年的《長策》年度報告數據,發現首5年短期目標的數據中,有4個年度房委會的預期建屋量均有下降,2023/24年度的建屋量更下跌至1.14萬伙,質疑政府「走數」。
本研社憂慮,短期建屋數減少下,當局為「跑數」維持供應目標,會透過進一步壓細單位面積,增加供應數目,結果令基層住屋環境每況愈下。團體又批評,報告長期建屋目標有極大水份,無檢視亦無人問責,「話純粹搵夠地係會出事」,促請政府交代。

+3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對比今年和過往《長策》報告,今年新增的招數主要是發展棕地群和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相信大部份新增供應來自後者,但他憂慮近日有報道指,政府擬進一步壓縮單位面積,增加單位數目,「𠵱家話個數字多咗,其實係有啲重量不重質嘅,其實佢個數字嘅提升,係因為佢喺同一個發展地盤裏面,唧細啲單位而多咗。」

+4

對於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人均居住面積是在整體供應中取得平均數。陳劍青批評,有關說法如同「語言藝術」,陳劍青強調市場依靠政府帶動,將人均居住面積提升,若政府帶頭興建納米單位,根本無助推動以居住質素作為發展目標。陳劍青又指,《長策》一直以來飽遭批評,是其目標僅以建屋量作指標,「告別劏房」、住屋質素、面績標準等均無被納入報告內,促請政府一改以往「跑數」的標準。

最新《長遠房屋策略》相關報道︰

政府公布最新長策目標未來10年供應維持43萬伙 連續兩年達標

被問何時告別劏房 陳帆︰10年後供應滿足後 公屋輪候情況可紓緩

全港逾12.7萬戶居不適切居所 較去年增4% 9.2萬戶蝸居劏房

陳劍青續稱,《長策》過去10年,一直表示短期房屋供應不足,但卻無作檢討,他對比今年和去年報告,首5年目標的數據,有4個年度的房委會預期建屋量均有下降,當中2023/24年度的建屋量更下跌1.14萬伙,形容「係一個幾可觀嘅公營房屋數量」,質疑政府擬在敏感或具爭議地段「走數」,但政府並無交代或問責,批評計劃存在水份,「令到永遠出現一個短期不足,令到長期供應不足嘅問題。」

陳帆表示,歡迎私人發展商倣效新世界,推出「私人居屋」項目。陳劍青直言,「慈善唔可以當做政策」,批評政府混淆視聽,「佢(發展商)做慈善,唔代表政府可以做少啲」。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現時政府已覓得後5年的266公頃土地,關鍵在於興建時間,若城規條例、環評等程序可加快,希望相關項目能加快在首5年興建或落成。

招國偉又指,若成功在這10年提供210,000伙公屋或綠置居單位,有信心公屋輪候時間可下降,但最後能否做到仍有未知之數,之後要留意當局公布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數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