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技青年會師友計劃醫科生報名升 執行總監:想多啲袁國勇

撰文:石國威
出版:更新:

疫情挫百業,改變不少人生活,但同時令生物科技在香港獲認同度上升。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第3年舉辦、由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專家和創業家作導師的師友計劃,收到約200人報名,除生命科學相關本科生及研究生,今年醫科生報名比例有所上升。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執行總監黃槿稱,希望透過計劃為有意日後投身香港和內地生命科學產業的學生作好準備,樂見醫科生報名比例上升:「除咗醫人,都想香港多啲袁國勇做醫學病毒研究。」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執行總監黃槿(左二)與其中三位師友計劃導師,包括倍靈科技行政總裁梁立慧(左一)、善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施明耀(右二)及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副教授張曉東(右一)。(石國威攝)

從基因至醫療服務,新知識和科技不斷改變生命科技面貌,一場突如其來又揮之不去的疫情,令大眾對mRNA疫苗、RT-PCR測試技術等原來感陌生的生物科技名詞漸為人認識。

疫情催生香港發展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良機 黃槿:最重要係「人」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執行總監黃槿同意,疫情確成為香港發展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的良機,顯示生物科技及醫療產業發展潛力大,亦見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生物科技,香港應把握優勢:「最重要係人(人才),香港優勢應該係除咗可以吸引部分叻嘅內地人才,亦都可以吸引外國人才嚟到,同時要培培育本地人才,再吸引投資者肯長遠投生物科技。」

最重要係人(人才),香港優勢應該除咗可以吸引部分叻嘅內地人才,亦可以吸引外國人才嚟,同時要培培育本地人才,再吸引投資者肯長遠投生物科技。今年醫科生報名(師友計劃)比例比往年升,讀醫科除咗醫人,我都想香港多啲袁國勇做醫學同病毒研究。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執行總監黃槿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第三屆舉辦師友計劃,為學員提供成長嚮導,圖為2020年師友計劃活動相片。(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facebook)

為期一年的師友計劃是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其中一個重點計劃,透過來自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相關行業的專家、年輕創業家和資深管理層,向修讀生命科學或相關學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或個別非生命科學背景的學生提供諮詢與指導,每位導師將會與不多於兩名學員配對,並定期與學員進行會議,分享經驗與成功心得。

名額約80人收200份申請 師友計劃明年1月啟動

第三屆師友計劃有超過50名導師及80多名學員,上月底截止報名,共收到200份申請。 黃槿透露,當中7成至8成申請人為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學生,而醫科生報名比例比往年上升:「讀醫科除咗醫人,都想香港多啲袁國勇做醫學病毒研究。」該師友計劃現正進行甄選階段,明年1月19日正式舉行啟動禮。

50名導師中,包括倍靈科技行政總裁梁立慧、善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施明耀及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副教授張曉東,他們均認同香港發展生命科技產業最重要是人才,並要改變老師及家長觀念,施明耀稱:「家長聽到仔女讀生命科技,好自然會問,搵唔到食架?」

家長聽到仔女讀生命科技,好自然會問,搵唔到食架?講乜都係假,人先最重要,無論係學員定實習同學,最重要係咪真係喜歡生命科技,做導師會講清楚行業現實,等佢哋揀清跑道,亦都等父母見到係有將來。
善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施明耀

施明耀指,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無論是師友計劃還是夏季實習計劃,都是改變家長觀念的有效途徑,更重要是讓同學認清是否真的喜歡生命科技領域:「講乜都係假,人先最重要,無論對學員定實習同學,最重要係咪喜歡生命科技,做導師會講清楚行業現實,等佢哋揀清楚跑道,亦都等父母見到係有將來。」

創業不等於通往致富道路 導師梁立慧:要將有呢啲諗法嘅同學拉回地球

梁立慧補充,不少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學生會有畢業等於創業、創業就是通往致富道路的錯覺,作為導師,就是要將這班想法如像在月球的同學拉回地球:「走入生物科技領域創業,一行出去無得返轉頭,付出比打工多3、4倍,仲唔好諗住一定成功,要等佢哋有心理準備失業時點HANDLE。」梁立慧認為要在生物科技領域發展,熱情最重要,透過之前兩年的師友計劃,她見到不少香港學生是有計劃、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