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教育落後 性別多元社群刻劃不足 傳統觀念成推廣障礙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為了解香港中學的性教育狀況,MWYO青年辦公室今年1月對此展開調查,發現現時性別教育的成效未如理想,本地推廣性教育面對重重困難,除了宗教及傳統觀念等因素,傳統校規亦是其中一個障礙;本港性教育中,對性別多元社群的刻劃亦不足。

自教育局於1997年編訂《學校性教育指引》,之後便再無作出修訂,結果導致本地的性教育推廣一直成效甚低。MWYO青年辦公室於今年1月至5月期間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時性教育有不少不足之處。

推廣性教育及全面性健康組織「糖不甩」不時會到學校舉行講座及工作坊以推廣性教育,總監蔡薳縈女士提到學校中部份校規便是推廣性教育的障礙,例如男學生一定要短頭髮,女學生一定要長頭髮。蔡薳縈舉例指曾有穿着裙同事到學校舉辦工作坊,卻因着裙會露出雙腿而受到校內老師批評,最後需要於教師枱後主持工作坊,確保雙腿會被教師枱遮住,不會被學生看到。蔡薳縈指不少老師仍堅持過往的傳統觀念,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便是性教育在港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

學者促性教育應包涵同性戀及性別認同等議題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郭勤博士則認為本地性教育對性別多元社群的刻劃不足,郭勸指性教育不應只包涵兩性,同性戀、性別認同等議題亦應包涵在其中。對非二元性別人士而言,不少校規是社會壓迫,例如因生理特徵強迫非自己性別認同的校服會令他們感到不適。郭勤認為,部分校規已經過時,需從多元性別群體角度考慮對他們的影響,而在性別教育的議題當中,除兩性外,亦需著墨於多元性別社群,增加學生對他們的認識。

另外,傳統觀念認為性不可討論,亦影響到性別教育的推廣。推行性別教育需要一個「安全空間」,令學生可自在地發問。蔡薳縈指舉辦工作坊時,往往臨近尾聲才能與學生建立「安全空間」,學生才開始敢於發問,但工作坊結束後,學生又沒有其他途徑可解答疑慮,導致一年可能只有一次機會詢問性別教育相關的問題。

性教育及性騷擾的關係亦相當密切,平機會高級政策、研究及訓練主任陳建成指出自從疫情開始,不論學校或工作場所都會轉以線上進行,網上性騷擾的情況亦有所上升,比率上更超過現實生活的性騷擾。而跟據19年的報告,有過千學生表示曾受網上性騷擾,情況值得大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