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兩年|專家默受批評 許樹昌理解市民怨氣:我哋話晒事係誤會

撰文:曾凱欣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2020年來襲初期,港人聯想到2003年沙士一役,擔心黑暗再次來臨。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2003年時,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亦有接收沙士病人,形容當時如「喺黑暗中打杖,你唔知敵人喺邊」。未知的疫病,加上威院近四成內科醫護人員染疫,令他承受無比心理壓力。今次世紀疫症再襲,許樹昌早已預料不會如沙士般維持半年便完結,亦做好心理準備應對這場「持久戰」。

抗疫兩年,市民或許已現「抗疫疲勞」,許樹昌卻從未鬆懈。他指,每日都會留意疫情最新發展,亦會花時間閱讀醫學文獻,掌握疫情最新資訊。為了疫情勞心勞力,一班專家們卻經常飽受批評,許樹昌自覺被市民誤解:「市民錯覺以為我哋話晒事,樣樣都會參與,係個美麗誤會。」不過,他亦明白,疫情維持一段長時間,市民有「抗疫疲勞」是人之常情,理解市民會對政府及專家有怨氣。

【抗疫兩周年系列報道之四】

延伸閱讀:

抗疫兩年|外防輸入失守爆第五波 Omicron、Delta夾擊(一文回顧)

抗疫兩年|首發現不明個案屬空姐群 蕭傑恒堅守信念:望㩒住疫情

抗疫兩年|料Omicron未來如流感 孔繁毅:已經見到隧道尾有曙光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襲港。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亦都曾經接收確診病人,許樹昌因此有機會接觸本港第二宗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病人。(梁鵬威攝)

與全港第二名確診病人檢查診症 病人病況轉差讓他對新冠有全新臨床認識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襲港。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有接收確診病人,許樹昌因此有機會接觸本港第二宗確診病人。回想當時病人情況,許指該名患者回武漢探親後返港,於1月19日首次到急症室求診,他當時指感覺身體「好㷫」但無發燒,醫生於是著他如再有不適再到醫院求診。病人於兩日後再返回急症室,同樣無發燒,但肺部開始有小白影,院方即時安排他入院隔離及治療。

留院期間,病人一直情況穩定,於是獲安排轉到瑪嘉烈醫院繼續接受治療。在離開威院之前,許樹昌入到負壓病房探望該病人,並為他抽血及檢查。他形容,該患者當時可以站着與他交談及自行收拾行李,但轉院幾日後突然情況惡化,需要插喉。雖然該名病人最後可以康復出院,但該次的經歷令許樹昌對新冠病毒,有了全新的臨床認識。

疫情之初獲鍾南山邀請廣州開會 醫生使命感叫他毫不猶豫應邀

同年農曆年初三,他在內地防疫專家鍾南山邀請下到廣州開會。鍾南山當時向他透露,收集到全國30個省市、超過一千個案的臨床徵狀。雖然當時內地正爆疫情,許樹昌亦少不免有擔心,但始終認為機會難得,可以透過分析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病徵、驗血結果及肺片,對本港疫情有一定幫助。

作為醫護人員的使命感,令他決定毫不猶豫接受邀請。他笑言,這次經歷很特別,原本市面經常人山人海的廣州,人流寥寥無幾:「以前去內地開會,人山人海有人接你車都要搵嗰個人喺邊,果次過關好快,唔塞車。」那次會議,令他得知確診新冠病毒不一定會發燒,回港後遂提醒政府及大眾勿走漏隱形病人。

走在疫情最前線非首次 多次參與世衞調查團

許樹昌走在疫情最前線並非第一次,2004年越南爆發H5N1、2015年南韓爆發中東呼吸綜合症,他亦不懼疫病參與世衞調查團。雖然風險高,但他相信有過去應對疫症的經驗以及做好防護措施:「唔會咁易受感染。」

▼1月21日,葵涌邨逸葵樓居民禁足隔離首晚落樓檢測▼

+11

回憶沙士如黑暗中打杖 新冠疫情則是持久戰

不過要談及最深刻一次,就要講回2003年的沙士。許樹昌形容,當時沙士如「喺黑暗中打杖,你唔知敵人喺邊」,未知的疫病,加上威院近四成的內科醫護人員染疫,令他承受無比的心理壓力。他形容,當時病房如大型網球場,中間是護士站,左右兩旁放置病床,不及現時每個病人基本上都可以分流到隔離的負氣壓病房。

沙士如同喺黑暗中打杖,你唔知敵人喺邊,未知的疫病加上威院近四成內科醫護人員染疫,要承受無比的心理壓力......今次疫情,至今未知病毒中介動物,加上病毒短時間快速擴散,與沙士情況不一,一早冇預咁樂觀,亦相信會是一場持久戰。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

新冠疫情襲港,對市民而言可能是黑暗再度再襲,但許樹昌坦言,在疫情初期亦預料不會如沙士般維持半年便完結。全因沙士期間,有專家發現沙士中介動物為果子狸,內地禁止售後隨病人陸續入院,已經切斷傳播鏈。反觀今次疫情,至今仍未知病毒中介動物,加上病毒短時間內快速擴散,與沙士情況不一,故「本身冇預咁樂觀」,亦相信會是一場持久戰。

▼1月14日政府公布晚市禁堂食延至2月3日年初三▼

+18

疫情兩年大眾現「抗疫疲勞」 第五波初期市民更加是「唔識驚」

疫情持續兩年,許樹昌留意到,大眾開始出現「抗疫疲勞」:「市民頭兩波好合作,配合政府在家工作、禁堂食措施,但第三波開始出現抗疫疲勞,引致酒樓群組,第四波更出現跳舞群組。」

他認為,政府為通關,維持動態「清零」措施,但在第四波疫情至第五波無出現本地個案期間亦未有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令市民「疲勞」加劇。第五波疫情爆發初期,許樹昌直言市民「唔識驚」,盡管政府努力推高疫苗接種率,市民亦是「到真係有個案先去打針,所以(政府)處理疫情唔係容易」。

市民頭兩波好合作,配合政府在家工作、禁堂食措施,但第三波開始出現抗疫疲勞;第四波到第五波中間無出現本地個案,但未有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令市民疲勞加劇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

為疫情勞心勞力卻飽受市民批評 許樹昌:市民誤解咗專家身份

作為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每日都會留意疫情最新發展,亦會花時間閱讀醫學文獻,掌握疫情最新資訊。為疫情勞心勞力的同時,經常飽受批評,他自覺被市民誤解,「好多市民搞錯咗專家身份,其實我哋正職喺大學做教授,做臨床、教學同行政,特首有需要時先會叫我哋開會,頭兩三個鐘比意見,之後官員傾咩有意見接納,日常運作我哋冇參與。」

好多市民搞錯咗專家身份,其實我哋正職喺大學做教授,做臨床、教學同行政,特首有需要時先會叫我哋開會,日常運作我哋冇參與。市民錯覺以為我哋(專家)話晒事,樣樣都會參與,係個美麗誤會。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

抗疫疲勞人之常情 理解對專家有怨氣 許樹昌:相信市民批評抱發洩性質

許樹昌透露,過去多次收到指摘電郵,甚至有運動教練因為社交距離措施收緊,導致無法開工而責怪他,許樹昌無奈道:「市民錯覺以為我哋話晒事,樣樣都會參與,係個美麗誤會。」但他亦明白,疫情維持一段長時間,市民有「抗疫疲勞」亦是人之常情,理解市民會對政府及專家有怨氣,相信市民是抱著發洩性質。

+4

料政府會汲取第五波教訓 對免檢疫人士安排更小心

雖然在委員會中多次討論免檢疫人士的安排,但第五波疫情再度因免檢疫人士掀起。許樹昌強調,過去一直只是作諮詢性質,明白政府部門在推行措施時有各自的考慮,「係咪可行、會唔會採納,係政府決定,大家(專家)都明白。」但認為當局與國泰協商時,太輕信國泰能夠做到閉環式管理,導致今次新一波疫情爆發,相信政府在今次之後會在免檢人士措施上更為小心。

除了本地疫情,許樹昌亦於去年3月及9月到過內地參與通關對接會議,雖然當局在商討熔斷機制無再邀請其出席,但他指頭兩次會議,他就本港更改出院條件提供意見,其後會議主要涉及政策及技術問題,不認為有必要參與。雖然現時通關無期,但他亦深信,過去的準備功夫不會浪費,「交流起碼明白要求,內地在外防輸入緊張,內防則著重出院要求,做好基本嘢未來通關更易。」相信只要兩地疫情受控,通關指日可待。

雖然現時輝瑞等藥廠口服新藥面世,但許樹昌表示,即使口服藥可以牽制病毒繁殖酵素,令病毒無法繁殖,但需要在患者發病內五天服用,以減低九成入院率;他認為「永遠預防勝於治療」,加上香港即使患者無病徵亦會安排住院,故新藥對香港疫情幫助不大,長遠而言仍需要推高接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