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6歲女童急需骨髓移植 父親哽咽:佢每日講 好想再返學

撰文:何敬淘 黃卓然
出版:更新:

蔡曉晴年僅6歲,本伴隨一個快樂童年,病魔卻再度敲門。已完成10個月血癌化療的她,本月1日確診血癌復發,蔡爸爸再次為女兒住院而奔波,今次情況更為危急。他透露,曉晴急需骨髓移植,「醫生話即使再化療都不可以將癌細胞徹底殺死,一定要有合適的骨髓。」蔡爸爸一面憂心,呼籲更多人做骨髓登記,希望愛女趕及在3個月的黃金期內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蔡氏一家四口早前到迪士尼樂園。(受訪者提供)

去年曉晴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其中一種血癌。雖然年紀小小就患病,但蔡父指曉晴十分堅強:「曉晴很懂事,見到父母喊識得反過來安慰我們,跟我們講:有壞細胞就殺死多一次,之前都試過啦。」

她每日都和我們講 好想再返學

蔡爸爸又提到,女兒天性樂觀積極,在幼稚園深得老師和同學喜歡。在曉晴確診癌症後,幼稚園的同學不時都有以繪畫和心意卡的方式鼓勵她,在早前化療完畢後一度回歸校園,「我們開頭都怕她身體弱承受不到,只讓她返一小時,但她每日都和我們講,好想再返學。」

曉晴的姑姐早前到病房探望她。(受訪者提供)

再次回到校園,是曉晴的小小願望,不過由於血癌影響,抵抗力十分低,「醫生話一個傷風、感冒都可以很嚴重,所以要留院隔離。」而蔡父現在每晚在醫院過夜,陪伴着曉晴,希望早日可以尋覓到合適的骨髓,再次一家四口結伴去曉晴最愛的迪士尼樂園。

妹妹已驗血 未知結果

曉晴有個妹妹,已經抽血檢驗,但有關結果要約2星期後才有。蔡父引述醫生指,細女的骨髓有4分之1機會脗合曉晴的需要,目前現有的骨髓資料庫有沒有合適曉晴的骨髓,仍然未有消息。

愛女患病,蔡爸爸每晚到醫院陪伴。

威院癌症中心好像蔡爸爸第二個家。點擊下圖:

一般人俗稱的血癌,其實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白血病。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4年最新數字指出,本港血癌新症為1749人;粗病發率是每十萬人有24人。其中,白血病新症佔540宗,19歲或以下人士佔42人。

急性淋巴白血病多為兒童患者

根據醫管局網頁資料,白血病分多個類型,包括急性淋巴球白血病、慢性淋巴球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球白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aemia)患者,由於受影響的白血球為未成熟的淋巴球,發病急速,病人較多為兒童。病人身體不斷製造不正常的白血球,正常的白血球數量減少,導致病人的抵抗力減低,容易受到感染。

骨髓移植是其中一個讓血癌患者重生的方法。(Getty Images)

骨髓庫配對成功率可高達9成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區永仁指出,骨髓移植不受血型影響,而是基因配對,主要是配對一組名為HLA的基因。他說,父母最多只與子女的半數基因脗合,因此並不適合作移植;而兄弟姊妹之間的基因配對脗合率,則有25%。基因越脗合,骨髓移植成功機會越高。因此如果兄弟姊妹不脗合,便需要在骨髓捐贈者數據庫尋找。他說,由於數據庫已經包括中國、台灣等地,達數百萬個捐贈者資料,如果患者父母都是華人,成功配對機會高達9成。他又指,捐骨髓本身並無風險,但有機會因此需要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則有10萬分之一併發症風險,包括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