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博覽館辦填色比賽 300位學生替報攤上色 為舊年代注新色彩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報紙檔在香港街頭買少見少,這個看似將逝去的年代,由一班大專及中小學生注入新生命。由香港新聞博覽館主辦的「舊報攤 • 新形象」填色創作比賽,在3月及4月間共收集到近三百份參賽作品,並於今日(28日)舉行頒獎典禮。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形容,以往要取得最新資訊,報紙檔就是最方便地點,報攤正正標示公眾同資訊接觸點,今次比賽讓同學盡情發揮創意,為這個逝去年代的形象,注入新生命。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日(5月28日)舉行「舊報攤 • 新形象」填色創作比賽頒獎典禮。

在報業蓬勃的年代,大街小巷報攤林立,反映新聞與市民生活關係密切。為增加公眾對香港報業發展認識,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舊報攤填色創作比賽,比賽亦是「香港新聞博覽館賽馬會傳媒素養教育項目」活動之一,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目的是讓公眾藉此活動關注新聞報導客觀、全面及專業的重要性。

比賽分大專、高中、初中及小學組,共有近三百份作品參賽,評審團在每組選出冠、亞、季軍作品及五名優異作品。大會評審團形容,得獎作品用色明亮悅目,亦有新聞元素,包括相機和菲林等素材,亦有作品為畫中人物戴上口罩,反映貼近時事,而作品中報紙的價格也不盡相同,顯出作者心思。

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同學為這逝去年代形象注入新生命

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主禮致辭時表示,比賽以一個舊式街頭報紙檔為主題,他指以往為取得最新的資訊,報紙檔就是最方便的地點,它正正標示公眾同資訊的接觸點,同學可以盡情發揮創意,為這個逝去年代的形象,注入新生命,而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及評審團其他成員亦有出席。

鄭寶鴻形容報紙檔曾現大街小巷 充滿回憶

除了頒獎典禮,新聞博覽館今日亦舉辦「報攤報紙與民生」網上講座,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在講座稱,昔日大街小巷,碼頭、茶樓外等地方,都有報紙檔出現,而新聞博覽館前身,必列啫士街市場外亦設有報紙檔,他上茶樓前都會到這裡先買一份報紙,充滿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