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 助評估新冠疫苗有效性 準確度達95%

撰文:鄭嘉惠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影響疫苗的保護力。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實時生物信息平台,可即時評估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有助預測疫苗效用,並進一步幫助開發和更新疫苗,準確度達95%。

醫學界傳統評估疫苗的有效性,一般需要在人群接種疫苗,並有部分人被感染後才能測量,當變異病毒出現後,科學家必須重新設計實驗並再次進行評估,才能觀察到疫苗是否仍然有效。

中大新開發的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能即時評估新冠疫苗效用,基於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計算的「遺傳距離」有效預測疫苗有效性,快速評估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準確率高達95%,相關研究結果已在醫學期刊《自然醫學》發表。

這個創新的演算法能通過病毒測序數據,實時評估疫苗針對變異病毒有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不但有助生產商設計更有效的疫苗,亦可應用於疫苗的臨床試驗規劃和疫苗應用前評估,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和感染之前提供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即時預報。

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徐仲鍈指出,因為安全性問題仍需作傳統人群實驗評估疫苗效用。但新技術有助實驗前知悉效用數據,幫助全球醫護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根據其預測之疫苗有效性資訊,估算變異病毒引發的疫情規模。

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王海天表示,已與疫苗生產商合作,更指溝針有更高保護力,不同生產平台有更高效果。被問到是否一有變種病毒便要再打疫苗,會否擔心市民打太多針?她表示:「針與針之間,間隔時間最好不要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