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流失醫生人才 陳家亮:引入非本地醫生須確保符國際水平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揭示本港醫療系統不勝荷負,加上移民潮令本港流失大量醫療專業人士。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今日(24日)指出,本港在吸引人才方面面對痛苦的挑戰,增加醫科學額「遠水救不到近火」,引入非本地醫生是其中個方法,但必須確保「符國際首屈一指水準」。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資料圖片)

培訓專科醫生須13年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表示,本港培訓醫生上有壓力,雖然本港兩間醫學院已增加學額,每間學額由265個上升至295個,但「遠水救不到近火」,培訓一名專科醫生需時13年,而且硬件設施亦未能追上,在興建醫療設施需時,而吸引人才來港任教方面,仍然面對痛苦的挑戰。

陳家亮又指,政府已落實容許海外醫生來港執業,認為引入非本地醫生是其中一個方法,但要做好把關,「肯定醫療人才合符國際首屈一指水準」。他又提到,不少在內地居住人士會到香港求診,認為提升大灣區醫療水平,有助減輕香港醫療壓力,認為大灣區有需要國際化,提升專業水平。

非單以語言考慮可引入的醫學院準則

對於有意見認為,本港所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須以英語為教學基礎,是排除內地醫學生,身兼特別註冊委員會委員的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說,委員會希望吸引有質素的醫生來港,首要視乎非本地醫學院與本港兩間醫學院的授課是否整體上相類似,並非單考慮語言。

▼7月19日 彩虹邨丹鳳樓圍封檢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