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有線舊將吳曉東:港人倘失新聞台會窒息 倡設信託自負盈虧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開台廿四年的有線電視傳出賣盤失敗,九倉決定「閂水喉」不再注資,有線高層今(24日)午將就有線新聞台的未來路向表態,意味全港首創24小時頻道的電視台,或面臨「熄機」。
有線人對過往經典新聞報道如數家珍,最驚險事跡要數2003年美伊開戰前夕,新聞部派出數十人直擊報道,做過中國大使館人員「報平安」的獨家直播,採訪團體也經歷過生死一線。
前有線中國組資深記者、FactWire傳真社發起人吳曉東憶起往事萬般感慨,形容港人如失去有線,社會將瀰漫令人窒息氣味,建議有線只保留新聞台,成立信託基金自負盈虧:「一年後生存不到,說明香港不能容納,但至少試過。」

資深新聞工作者吳曉東2015年發起眾籌,成功成立本港首間民間通訊社FactWire,已發表多篇調查報道。(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在有線工作四年,吳曉東走過烽火大地。2003年美英出兵伊拉克,有線新聞率先派出記者遠赴伊拉克直擊,吳曉東試過在科威特緊貼美軍做報道,與死神擦身而過:「美軍曾向外界稱已長驅直入伊拉克,沒有危險,我和攝影師、工程師三人原本租了車準備隨軍進入,後來才知道美軍控制傳媒發放的消息。後來有外國記者未有隨軍,獨自進境,最後遭伏擊身亡,我們決定取消行程。」

2003年美伊戰爭前夕,有線新聞部率先派出記者遠赴伊拉克直擊,吳曉東試過在伊拉克的大樓屋頂、路旁做直播。(受訪者提供)

臨近開戰,有線記者陸續撤離科威特返港,吳憶述:「馮德雄(前新聞總監)那隊最後離開,當地車輛不多、情況危急,好不容易跟中國大使館人員的車離開,大使館人員就借有線的衛星電話打回北京報平安,我們全程直播,成了全行獨家。」

2003年美伊戰爭前夕,各地記者就在巴格達的記者中心發稿。(吳曉東Facebook圖片)

有線公信力非一朝一夕建立 屬社會資源

除了獨家新聞,在吳曉東眼中,公司肯投放資源及不干預編採,才令有線新聞獲得公眾認可,「我也想知為何(不再注資)。九倉有盈利,即使兒子(有線)賺不到錢,阿媽也沒有理由要斷絕來往,更何況兒子成績年年名列前茅。」吳曉東百思不得其解,受訪時連續說了幾次「點解」。他形容港人如失去有線,社會將瀰漫令人窒息氣味:「不至於死,但令人呼吸困難。」

吳曉東說,有線記者普遍特性是「快」,連記者「造聲」(錄VO)的地方也在新聞部中間,「錄VO食螺絲就好肉酸,NG又會被所有人聽到,壓力好大。」(受訪者提供)

望九倉借鑒衛報信託 給有線自負盈虧

有線有何出路?吳曉東思考一整晚,認為可仿傚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成立信託基金做法。他解釋,有線目前約2,600名員工,訂戶量達90多萬,若「cut」剩新聞台,餘下500人手作薪金調整,料可支持新聞台營運經費:「新聞部一年營運開支5000萬至一億元,依靠訂戶收費、在港鐵播放平台的廣告收入等,九倉不需注資,全由新聞台自負盈虧,待訂戶量回升就能繼續生存。」

吳曉東指,1936年史考特家族放棄《衛報》市值一百萬英鎊的財務與股票,成立史考特信託(Scott Trust)百分百擁有該報,收益用作投資,而財產則交給數名信託管理人,並集體決定如總編輯的任命,以法律效力「確保《衛報》財務和編輯永久獨立」。

訪問最後,吳曉東坦言起初對受訪有猶豫:「說回有線過往有多好,高層會不知道嗎?不過想起衛報信託,或許報道出街有人看到後,(有線)會有轉機。」

有線前景未明,有前員工組成「有線舊生會」向管理層發表公開信,望有線電視繼續服務香港,吳曉東也是聯署人之一。(羅君豪攝)
九倉早前指不再額外向有線寬頻提供財務支援,今午(24日)有線高層將就有線新聞台的未來路向表態。(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