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拓署聯同生促局研發隧道質量檢測系統 無人機取代肉眼快5倍

撰文:麥鍵瀧
出版:更新:

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研發採用無人機搭載人工智能處理技術的「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並在今年應用於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的檢測工作。東拓展署處理總工程師黃志威指新的檢測系統節省檢查所需時間,比傳統目測快5倍,亦降低高空工作所帶來的安全風險,改善工地安全。

工程師向記者示範「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的流程,只需兩分鐘即可完成隧道壁檢測。(張浩維攝)

T2主幹路是六號幹線的其中一部份,連接中九龍幹線和將軍澳藍田隧道,全長3.4公里,其中約2.4公里的茶果嶺隧道是一段雙管海底隧道,於觀塘避風塘海底建造。六號幹線預計2026年完工,屆時可以12分鐘的車程來往油麻地與將軍澳市中心。

為確保隧道長遠結構完整,工程人員需詳細檢查隧道牆壁的損缺情況,由於隧道內高約12米,以往要利用高空工作平台,在高處以目測方式為每塊隧道壁進行檢查。

新研發的檢測系統取代人手檢測,節省繁瑣和危險的工序,無人機為隧道壁拍攝12張照片,再以人工智能技術即時分析影像,偵測損缺狀況,相關資料亦有助後續修復工作。

無人機掃描隧道壁上的條碼,拍攝12張並分析組件上的損缺情況。(張浩維攝)
茶果嶺隧道是六號幹線的海底隧道部份,長2.4公里,連接中九龍幹線和將軍澳藍田隧道。(張浩維攝)

黃志威指「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檢查一個組件只需2分鐘,比傳統目測方法快5倍,以10米距離為例,傳統檢測需時超過400分鐘,而使用新系統只需80分鐘,大大節省時間。而且利用無人機進行檢測,無需重複架設高空工作平台,既能簡化施工流程,又能減低長時間高空工作所帶來的安全風險,保障工人安全。

黃志威期望未來可將新技術人引入其他工程項目,提升整體施工安全和生產力,並改善建造業形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