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逝世|國葬在即數百港人英領館送別 七旬翁見證登基與離世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今(19日)將舉行國葬。不少港人無懼炎熱,前往位於金鐘的英國駐港領事館悼念,逾數百人趕趁最後機會為英女王送別。有年逾70歲的老翁憶述當年英女王登基時,自己曾參與位於修頓球場的慶祝儀式,「入場一人有一碗叉燒飯」,亦獲贈寫有「天佑我皇」的漱口盅,直言份外難忘;亦有生於千禧年的年輕人聯同友人到場,他認為英女王離世是時代終結,盼可見證歷史。

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今日最後一天開放公眾弔唁,今早九時開放前,已有大批市民到場排隊,現場人龍至香港公園近高等法院入口,目測最少數百人輪候,職員指將於中午十二時截龍。

長者或有需要人士可用優先通道

多名市民帶同花束到場獻花,向英女王表達敬意,領事館門前形成壯觀花海,不少人駐足拍照留念,亦有市民自發擺放悼念照片,及向途人派發自製紀念品。今日天氣炎熱,排隊人士紛紛擔遮避猛烈陽光,亦自備風扇消暑。領使館職員亦安排長者或有需要人士使用優先通道。

73歲的謝先生指,年僅三歲曾因緣際會下有機會參與位於修頓球場的慶祝儀式。(王海圖攝)

73歲的謝先生由屯門出發,今早約八時到達現場。他指,昨日領事館休息,但專程預演路線,「驚(今日)唔識路」,並於門外獻花。他提到,進入領事館後需進行安檢,及分流等侯簽署吊唁冊,期間秩序良好。

70年前參加修頓球場慶登基儀式 獲贈鋁質漱口盅歷歷在目

謝先生指自己從未為政要追思送行,「其他都冇」,英女王則是唯一,「因為我好敬愛佢。」他憶述道,1953年英女王登基時,他當時年僅三歲,因緣際會下有機會參與位於修頓球場的慶祝儀式,「有鄰居當時喺修頓做管理,畀咗我哋喺後門入,記得當時好多人,入場又有碗叉燒飯,又有個鋁質漱口盅,寫住 『天佑我皇』。」不過隨年月漸去,「已經唔見咗,好可惜。」

+1

謝先生又指,兩歲時跟隨父母來港,「當時走難嚟到香港,都好感恩喺呢度成長。」他認為,英女王處理家庭及國事恰如其分。

同樣於八點多到場追思、70歲的李太,她認為英女王充滿智慧,為人幽默。(王海圖攝)

同樣於八點多到場追思、70歲的李太,她認為英女王充滿智慧,為人幽默,定期與首相研討國事,家庭盡本分,又愛戴國民,「係一個真正嘅女王,又得屋企人、丈夫同兒孫嘅愛,佢係一個好好嘅女士。」

她提到,自己兒時就讀官立小學,課室掛有女王像,當年到戲院看電影時亦會奏英國國歌,「所以印象好深刻。」她認為,「時代一路都轉變緊,佢勞苦咗咁多年,希望佢可以安息。」

▼9月16日 市民續弔唁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

+5

03年出生、今年18歲的甘先生,他認為,英女王逝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故專程到場見證及送其最後一程,「時代不斷轉化,政局不斷轉變,但佢嘅精神象徵永恆不變喺度。」他又稱,英女王發表講話時曾承諾一生奉獻英國人民亦言行合一,臨終前亦秉持公務,接見首相卓慧思,「承諾又做得到,我好敬佩呢種精神。」

03年出生、今年18歲的甘先生,他形容,英女王逝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王海圖攝)

他認為,殖民地時代下,香港得以進步是無可否認,「唔應該係呢個悲傷嘅時刻考慮呢啲政治問題,大家應該要俾返啲尊重。」甘先生不認同港人戀殖,「英國帶來時代改革,唔應該冇感恩嘅地方,可能有種種地方值得商榷,但呢段歷史應該尊重返,同確實存在過。」

▼9月12日 大批市民到英總領事館弔唁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

+22

吳先生亦專程與友人到場悼念,今天一早由馬鞍山出門,更專程到旺角花墟買花,「早少少出門,驚落雨,怕影響行程。」他提到,英女王為本港帶來英式優雅,英國管治下亦引入公德心等公民概念,「係民心所向,自己對佢都有種致敬之心。」

市民:念英式優雅 祝願中國更強大

他又謂,「冇英國統治,冇今日香港,呢個係不可抹煞嘅事實,港人對佢有種情意結。」但展望未來,盼明天更好,他明言祝願中國更加強大,「過咗去嘅中英問題,依家就撇低咗佢唔好講喇。希望中國爭取更好嘅進步,希望港人自強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