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千日|孔繁毅:政府錯過今夏放寬時機 兩項防疫措施暫不能撤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由2020年1月第一宗新冠肺炎個案輸入,港人如臨大敵、瘋搶物資,到明天(18日)已到抗疫千日的關口,香港亦開始走向復常之路。《香港01》整合近三年來的疫情數據、港府的防疫措施及專家之言,分析新冠肺炎的走勢及探討未來復常路向。
由最初「嚴陣以待」、「張弛有道」、「動態清零」,到近期特首李家超提到放寬要「穩打穩紮」,反映香港防疫措施徘徊收緊與放寬的路。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指出,港府雖然錯過了今年6、7月放寬措施最佳時機,現時社交距離措施其實仍有可大幅放鬆的空間,有信心毋須走回頭路。
但他強調有兩項防疫措施暫時不能放寬,分別是口罩令及疫苗通行證,需待即將來臨的冬季過後,按疫情走勢再檢討。

▼9月30日 疫苗通行證降至5歲適用首日情況▼

+1

外出前帶上口罩,進入食肆前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再向職員展示針卡,已成為了港人的新常態。不知不覺間防疫措施已在港推行兩年多,當中要數最為嚴謹的時間,必然是前年7月29日推出全日禁堂食、口罩令及2人限聚令。港府其後又多次就疫情「變招」,如於去年1月23日起推出圍封強檢及去年11月初強制掃瞄安心出行及今年2月底推行使用疫苗通。

▼2021年1月23日 香港史上第一次封區▼

由前年3月起以「張弛有道」策略控制疫情,其後又改以「清零」為目標,到近日防疫政策才有望放寬。孔繁毅認為,本港一路走來的大部分的防疫措施都是都是正確,尢其是疫情的早段沒有疫苗、口服藥之前,「走清零的政策係絕對正確」,但疫情至今已來到第三年,在疫苗、藥物及免疫抗體再加上大部分人已接種疫苗及染疫,就要看看如何逐步復常。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是首批提出放寬防疫措施的專家,早在今年3月底時,他已提出在六至七月放寬防疫措施。(夏家朗攝)

孔繁毅是首批提出放寬防疫措施的專家,早在今年3月底時,他已提出在6至7月放寬防疫措施,惟當時意見未有得到政府接納。另一邊廂,新加坡則在4月,把握爆發疫情後社會產生足夠的混合免疫屏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早一步踏上復常之路。

他認同,第五波後香港混合免疫很高,有條件去放寬一些社交距離措施,惟當時的時機政府可能想更謹慎,「雖然依加錯過咗,但都唔需要太在意......我相信依加係適當嘅時機慢慢去放寬。」

他認為,現時基本上大部分的防疫措施都有條件放寬,亦有信心放寬後毋須再走回頭路,「因為內部放寬唔影響疫情走勢,食肆再放寬、圍封強檢或污水唔再去做,對於本港醫療壓力係完全無分別。」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確診數字上升是必然,但他指出,本港自然感染的免疫加上疫苗接種的免疫,已對病毒有良好的T細胞反應,故即使染疫亦只是輕症多、重症少,「如果唔係真係有一個好唔同嘅新冠病毒出現,大爆發嘅機會好少。」

除非確診人數上升至幾萬宗,入院人數每間公院重上至100人以上,重症比率又高,可能5%-10%嘅病人要入ICU,或影響到醫管局服務,發現到呢啲情況或者之前先要將防疫措施收緊,但我地見到呢個機會率係好低。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

近日出現多種新變異病毒株,孔繁毅都認為毋須過分憂慮,因為絕大部分確診病人都是輕症或無病徵,「呢啲(變異病毒株)個案點都防唔到佢地入嚟㗎喇,好似BA.2.75.2香港已經唔止有一宗,所以最後都係靠混合免疫、疫苗接種、戴口罩去減輕爆發機會。」他補充,雖然預計變異病毒株的殺傷力輕微,但仍需要監察著其病毒株在港的走勢,故要求入境旅客進行核酸檢測短時間內是不可以放寬。

就算再有新病毒株令到確診數字上升,但你見絕大部分都是輕症及無病徵,那確診數字就不再重要。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認為口罩令及疫苗通亦要堅持至冬季後,或世衞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完結才有望可以取消。(夏家朗攝)

除要求入境旅客進行核酸檢測外,他認為口罩令及疫苗通亦要堅持至冬季後,或世衞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完結才有望可以取消,「疫苗通一定要堅持,因為接種率一定要高。相信要過了冬天再看看疫情的情況,如果回落得快,有條件的話,疫苗通行證都可以完結。」

▼10月11日 日本自由行重開首日 香港機場氣氛熱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