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過海1年|港鐵佔過海交通增至7成 東鐵擠逼復常 隧巴少兩成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有過百年歷史的東鐵線,於去年的5月15日正式延伸過海直達港島,成為第四條過海鐵路。翻查運輸署、立法會及港鐵數據,港鐵於2022年在主要過海交通工具的市佔率,已經達到70.1%,為兩鐵合併要來新高;此消彼長,專營巴士首當其衝受影響,每日行經紅隧的巴士數目,於2022年每日只有3,228班,較2020年的疫情期間更少近兩成,比2018年更少近三成…
另外,東鐵過海後12卡車減至9卡車,雖然港鐵整體載客量未完全回復,內地遊客人數亦不及疫前,但立法會數據顯示,落馬洲站及羅湖站在恢復通關後,東鐵線最繁忙路段,即大圍至九龍塘段的載客率已達87%,其百分比與2019年上半年相同,惟當年是12卡車,其載客量更多,一旦客量再增,恐更擠擁。

▼2022年5月15日 港鐵東鐵線過海段通車▼

+18

乘港鐵過海2月份日均人次升至接近疫前水平

東鐵線於疫情期間過海,一年後的香港已踏上復常之路。根據運輸署最新數據,港鐵今年2月份的日均客量約為466萬人次,較2019年2月少約4.5%,與疫情前相若。至於乘港鐵過海的乘客,今年2月份日均有約117萬人次,比2019年的約120萬人次,僅相差3萬人次,差距2.5%,顯示乘港鐵過海的客量,復蘇速度較其他本地線為快。

東鐵過海後,紅隧的過海巴士數量大減。(立法會文件截圖)

紅隧隧巴班次較與2018年少28.9%

運輸署曾於東鐵過海不久後透露,過海巴士客量全日整體下跌約2萬人次,而過海巴士301線亦於東鐵過海前夕,宣告正式取消。至於其他過海巴士線,亦有不少陸續削班。翻查立法會文件,2022年經紅隧過海的專營巴士班次,每日為3,228班,較2020年疫情期間的3,978班,少18.9%;與2018年疫情前的4,543班相比,更大幅少28.9%。不過巴士線數目,2022年仍有31條,較2018年只少一條線,即已取消的301號線。

▼5月13日 過海隧巴301號線榮休 大批巴士迷趕搭尾班車送別▼

+12

過海交通港鐵市佔率升約2.5個百分點

翻查港鐵年報,港鐵於2022年主要過海交通工具的市佔率,已經達到70.1%,為兩鐵合併以來新高,按年升約2.5個百分點;反觀專營巴士由30.2%,跌至28%,跌破三成關口。餘下的小輪,於2022年更只佔1.9%。事實上,據其年報所載,港鐵於主要交通工具的整體市佔率,已達到48.3%,雖然仍未達2017年49.1%的歷史高位,但已較2019年的47.4%,多出0.9個百分點。

東鐵大圍至九龍塘載客率已達87%

鐵路網絡愈趨發達,但是否足以應付龐大客流量?東鐵線過海後,由過往的12卡車,改為全新的9卡車,在疫情期間由於客流下跌,尚未遇到挑戰。然而隨着兩地通關復常,根據立法會文件,落馬洲站及羅湖站在通關恢復服務後,其繁忙路段為大圍至九龍塘,若以每平方米站立四人計算,載客率可達87%。

翻查2019年的數據,上半年大圍至九龍塘同樣是東鐵最繁忙路段,當時以每平方米站立四人計算的載客率,同樣為87%。但值得留意的是,當年的12卡車每卡可載更多人;而現時內地客數量仍未完全回復。

地區組織指部份地區未受惠鐵路 反受巴士削班所害

地區交通組織「九龍城交通」及「黃⼤仙交通」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早前因應東鐵過海,研究九龍中部的過海交通習慣。研究團隊指,九龍中包括慈雲山、竹園、何文田邨等地方,距離港鐵站的步程逾10分鐘或以上,居於鐵路服務範圍邊緣,甚或其範圍以外,然而相關人口接近50萬人,始終依賴過海巴士。團體指,東鐵過海後,由於過海巴士削班,反而對他們「百害而無一利」。

研究團隊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逾1,800名九龍城區及黃大仙區居民,逾80%受訪者不認同東鐵過改善當區過交通;更有九成受訪者不接受現時的削班標準。

因應調查結果,研究團隊建議,當局應檢討增減巴⼠服務班次的⾨檻,同時設立削班幅度上限。研究團隊又指,雖然政府以鐵路為骨幹,但其他交通工具同樣擔當重要角色,尤其是對部份未能直接受惠於鐵路的居民而言,促請當局及巴士公司,按潛在交通需求,規劃「點對點」過海巴士路線,以彌補居民因削班而蒙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