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壽》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香港人壽冠全球 ,「誰說永不會長壽」?

「延年益壽」一個古詞,久違了。論「延年」,醫療服務可算功不可沒。然而,五福中擁有長壽,卻不一定兼備康寧、善終 。

撰文: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醫生

醫護人員為院舍長者訂立「預設照顧計劃」。

醫管局用25種慢性病病人實數推算,2026年時:

• 剛退休的65歲初老組別中,佔65%已患有至少一種病;剛退休同事敍舊時,何處就醫會否將成例牌話題?

• 久病長者住院日數約為健康長者的十倍,後者可能樂活踢波輕傷入院短住,前者卻是住院頻繁,歷程愁煩。

如真久病纏身,更長壽,可會更難受?

如何排難「益壽」呢?「益」日常粵語作動詞時亦指「利好」或「益善」;老人科專科團隊正是超越「延年」,利好歷程, 「益」了長者。

團隊有先見之明,三十年前眼見内科病房内不少臥床院舍病人,已起行破牆而出,外展到診,化煩為簡。人口結構老化速度日增,但是長者人均住院日數卻稍為下跌,團隊正是其一貢獻者。

醫管局十多年前獲兩個政策局支持,開展「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團隊善用數據評估長者風險,度身制訂療程,委託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擔任個案經理,推行醫社合作,助其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為照顧者減愁,令初癒離院回家後孤立無援的高危單或雙老免入院、更「康寧」。團隊發現計劃半年內可減少三成急症入院日數,如以去年約三萬多受惠長者推算,便或可減少達十個病房的需求。如此提質,不可不提。

「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醫護團隊為長者提供出院後的支援服務。

長者患有末期疾病時,仍要接受插喉等創傷而未能逆轉病情的治療動作,是否「善終」?老人科團隊多年來致力長者自決,協助長者一家商討臨終時的「預設照顧計劃」,善渡末段旅程;他們更為院舍臨終長者入院特事特辦,令一家可相聚一刻;助在生者心緒得寧。應景一提,現正立法建議克服「預設醫療指示」的配套難題,請大家力撐。

香港快到「兩少護一老」比例的年代,要迎難想通如何力撐患病長者生活與生存;樂活──靠醫療激活,應該貢獻有限;善存──則應信醫療尚可多少益善。

醫管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