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伯伯以油畫度人生最後時刻重投社區 安寧頌助籌備身前事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對於晚期患者而言,除了得到醫療支援,更重要還有令剩下的日子活得精彩自在。肺病患者伍伯伯的肺功能僅剩三成,因需輪椅代步而甚少外出,但參與東區醫院的「安寧頌計畫」後,可減少回院覆診,決心重回社區投入不同活動,更開始創作油畫。
患上腎衰竭的楊伯伯每星期到醫院「洗血」,亦有跌倒風險,令作為照顧者太太時刻擔憂。他加入計畫後,脾氣逐漸變好,與家人相處更融洽。

吸煙40年患肺病 創作油畫度過人生最後階段

60歲的伍伯伯曾長期吸煙40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雖然於2019年戒煙,但現時肺功能僅有同齡人士的三成。伍伯伯需要長期使用氣管擴張藥物及全日使用氧氣鼻喉,外出亦需輪椅代步,除覆診外甚少離家。

直至2021年,伍伯伯加入東區醫院的安寧頌計畫,醫院護士將護理技巧傳授給社區夥伴個案經理、社工和義工,助他們為伍伯伯提供日常支援。在社工安排下,伍伯伯亦簽署了預設醫療指示,以決定到生命末段而不能自決時,在特定情況下拒絕那些維生治療。透過支援醫療支援熱線,伍伯伯可與個案經理緊密聯繫,減少覆診及家居探訪時間,甚至是氣喘和憂慮。

參與計畫後,現時伯伯重拾精神氣力去做日常喜歡做的事情,加上社工及義工的鼓勵,更有信心重回社區參加不同的工作坊及創作油畫。港島東醫院聯網內科(呼吸科)顧問護師周文俊回憶伯伯曾提及參與計畫的感受:「佢個人開心咗啦,佢可以有人傾訴同埋聆聽佢嘅情況,所以同埋佢最希望就係可以喺屋企生活,就唔使成日入醫院,咁令到佢其實人生裏邊最後嘅一啲階段嘅時間都生活得舒適同埋自在。」

於2005年患上末期腎衰竭的75歲楊伯伯,需要每星期到醫院腎科日間中心「洗血」三次,亦曾經跌倒受傷,外出亦需以輪椅代步。(東區醫院提供)

患末期腎衰竭由太太獨立照顧 參與計劃後脾氣變隨和

於2005年患上末期腎衰竭的75歲楊伯伯,需要每星期到醫院腎科日間中心「洗血」三次,亦曾經跌倒受傷,外出亦需以輪椅代步。楊伯伯沒有兒女,與太太相依為命,也不願入住護老院。港島東醫院聯網內科(腎科)顧問護師何巧嬋透露,楊伯伯太太作為照顧者感到乏力及迷茫的心情:「太太就好擔心,如果佢出咗去,耐得滯嘅時候,驚佢(楊伯伯)再跌親,如果跌親嘅時候就驚佢冇命啊,所以平時佢出街去買餸,佢唔會多過半個鐘。」

在楊伯伯病況已到晚期時,腎科團隊知悉其與太太難處後,於2020年將他轉介到安寧頌計畫,由腎科護士向復康會護士及社工講解護理注意事項,亦有義工上門照顧楊伯伯,減輕太太的照顧壓力。因得到更多支援及關顧,楊伯伯的性格也由原本脾氣大、固執,變得越來越隨和,與家人相處更融洽。

死亡前的預備同樣重要

病人資源中心及社區服務統籌黃婉容指,計劃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如何預備病人的死亡,亦聽聞許多感動故事:「我曾經聽過原來有個病人好想返鄉下嘅,甚至可能好想影一張家庭相,甚至我記得有一個呼吸科病人,佢係一個好叻嘅裁縫,佢臨過身嘅時候預備咗一套枕頭袋係畀佢嘅屋企人,呢個都係令到我哋覺得好感動,甚至係有一對夫婦係再行返一啲結婚嗰個嘅儀式去做返一個紀念,咁我諗呢啲對於個病人嚟講都係同樣重要嘅。」

服務癌症晚期及長期病患 兼顧醫療、心靈及生活需要

安寧頌計畫在2016展開,服務對象為60歲或以上患有晚期癌症或慢性器官衰竭的長者、預期壽命約12個月以內,且未有接受任何照顧及支援服務。計畫透過「醫社合作」由醫院臨床部門跟進個案並提供適切治療等,而社區夥伴包括聖雅各福群會、香港復康會及香港大學則提供身體照顧、心社靈關顧、實務支援及患者離世後的喪親照顧及支援。

計畫施行共同護理模式,由醫院醫護團體主要負責病人醫療需要,如為病人提供醫療建議、向病人、家屬及社區夥伴傳授護理技巧、就共同制定預設照顧計畫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等。而社區夥伴個案經理則關顧病人心靈和生活需要。

自計畫開展以來,已經為985位病人服務,現時平均每年有200位病人加入計畫。計畫團隊亦獲得2023年度傑出團隊獎,東區醫院內科顧問醫生繆佩玲指,計畫目前處於第三階段,至2025年結束,而其後會否繼續計畫要視乎政府或其他機構會否撥款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