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水浸|緊急警示系統指極端天氣可用 業界反問花1.5億而不用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百年一遇暴雨下,香港多區嚴重水浸,公共交通服務受阻,政府卻未有動用成本約1.5億元的「緊急警示系統」通知市民,官員在記者會上稱不同的暴雨警告已足夠提醒市民。不過,翻查通訊事務管理局文件簡介,早已列明系統可於極端天氣導致廣泛基建破壞時使用。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直斥「咁極端都唔用嘅時候,市民就會話『吓,咁要嚟做乜?』」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緊急警示系統可在短時間內通知所港人士,確保他們知悉情況。

+2

政府今午(8日)召開跨部門記者會,被問到為何不利用以1.5億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通知市民。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回應指,政府已發出不同的暴雨警告,相信足夠提醒市民知道香港現時情況。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其後補充,緊急警示系統是用於通知市民一些突發的緊急事件,如停電這類事件。但就今次事件,他認為天文台發出的黑雨警告已足夠清晰,相信任何市民只要醒來都會知道黑雨的情況(any members of the public who is awakening will have notices),用緊急警示系統去通知市民並不必要。

▼9月8日早上 黃大仙祠外仍然水浸▼

+9

通訊辦資料稱 緊急系統可用於極端天氣情況

據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的資料,政府在2020年11月26日1正式推出緊急警示系統,並指系統發送的信息可分緊急警示、及極度緊急警示,可用於極端天氣導致廣泛基建破壞、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大型公共衞生緊急情況等緊急情況,向公眾發送信息。

政府新聞處兩年前也有推出宣傳片,內容正是講及颱風後,路面有塌樹,港鐵及巴士停駛,政府透這系統向公眾發送緊急警示,提示上述情況。

回顧港府上次、亦是首次使用緊急警示系統,是於2022年3月9日傍晚近6時發出的緊急警示,提醒市民伊利沙伯醫院今起轉為定點醫院,提醒市民切勿前往該院急症室求醫。系統通過流動網絡向市民發出訊息,市民的手機收到率息時,也會發出長約10秒的聲響與振動提示。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資料圖片/林靄怡攝)

▼9月8日 港鐵人員清理黃大仙站泥濘▼

江玉歡:長者未必用社交平台收到天氣通知

居於東區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昨晚11時區內天氣惡劣,惟當時收到的資訊很零散,沒有統合的資訊,相當混亂,「我哋都無一個big picture(大局),無人有一個big picture。」她直言政府在發放資訊上有不足,當時有需要用緊急警示系統,「咁極端都唔用嘅時候,市民就會話『吓,咁要嚟做乜?』」促政府要善用現有資源。

她提到,政府在跨部門記者會曾提及有透過社交平台發放資訊,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市民都會用社交平台,例如獨居長者很大機會因而不了解情況,「如果咁極端嘅天氣出現,咁係咪應該研究用人人收到、好似呢個咁嘅警報系統呢?」

江玉歡表示,雖然不曾看過政府應對極端天氣的規程,惟相信政府不會忘記有緊急警示系統可用。她又估計,極端天氣未來或陸續有來,政府要有一致系統應對,「希望政府如果佢今次唔記得個警報系統,希望佢下次記得喇。」

▼9月8日早上 大埔碗窰村外大埔河▼

+6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資訊科技界:政府應檢討發放訊息情況定義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則指,在網上見到有港鐵站、商場、馬路水浸,認為已有極端天氣下基建被破壞的情況,「政府真係要定義乜嘢情況下要發放訊息,同發放乜嘢訊息畀市民。」

他又指,在美國也試過因為大雨收到緊急警示,認為天文台如知道雨勢,應要用這個方法通知市民,「係好快、好短時間發放,令到所有香港嘅人收到。呢個就保障到所有喺香港嘅人都知道發生咩事。」他續指,發放次數不能太多,內容亦尤為重要,例如可簡短地寫明降雨、會否引致水浸、山泥傾瀉等,讓市民有所警剔。

回應陳國基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已發出不同暴雨警告,亦有透過社交平台發放訊息,方保僑回應指 :「我諗問題係嗰個人有手機,但唔係個個人睇Facebook,都唔係嗰個人睇特首或邊一個人嘅Facebook。咁變相到最後睇唔到,咁佢係咪照返工呢?」他重申,利用緊急警示系統對傳播訊息很重要,而今次情況下,政府也有需要用緊急警示系統。

就港府整體應對極端天氣的表現,江玉歡也提到,昨晚在網上見到黃大仙站水浸,肯定會有破壞,促政府要更早就停工、停學更早作清晰的安排。她續建議,政府要考慮利用科技,製作網上地圖,列明各處有危險的地方,如水浸、路陷、有死車之處等,令出門的市民知道怎樣避開。

▼9月8日早上 黃大仙中心北館地下被淹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