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兩個月大被收養 婦冀尋失散一甲子家人:想搵返親人團聚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每逢佳節倍思親,臨近中秋,大家都會一家人一起食飯、團聚。今年68歲的林瑞芬兩個月大時就被送到養父母家養育,至今對親生家庭仍念念不忘, 每年中秋都會想起親生家庭,希望與他們團聚,因此尋找紅十字會幫忙,希望透過尋人服務與家人重逢。她明白父母年紀老邁,而且只有他們的名字,成功尋回機會不大,但仍希望可與親生兄姐重逢。

被尋者一:林其(別名:林棋) (約99歲)、被尋者二:區麗堅(約95歲)

轉述被同學戲說是收養 養父母反應異常激動

林瑞芬指,在小學三年級時有同學跟她說,「你可能係收養㗎!」當她回家與父母說這件事時,他們十分生氣,更到該同學家中大罵對方家長,見父母反應如此激動,年幼的林瑞芬不再敢問父母有關身世之事。

她在約十歲時,在好奇心驅使下,偷偷打開家中閣樓中的一個盒,內裏有一份「送帖」,上面寫著「本人林棋因生養繁多,將第四個女兒瑞芬送予(養父名稱)撫養」。看到送帖後,林女士終確認自己是被收養的。

林瑞芬私下補領出世紙,出世紙上列明了生父母的姓命以及生父所住的地址。(黃寶瑩攝)

私下補領出世紙查出父親住所 惜已毀於石硤尾大火

送帖上記載了林女士的出生日期以及姓名,當她約13歲時,私下透過相關資料補領出世紙。出世紙上列明了生父母的姓命以及生父所住的地址,可惜該地址為石硤尾大火所殃及的村,因此未能成功找到有關生父的資料。

人海茫茫,林女士不敢再向養父母詢問有關身世事宜,又只有生父母的姓名,根本無辦法尋找生父母,只能向神禱告,「求神安排在我朋友、生活圈子中有姓林,同我名差唔多嘅人,咁我就可以追問,但係我都遇唔到。」

林瑞芬回憶起,小時候知道自己是收養時,「覺得自己好淒涼,同埋好掛住(家人)」(黃寶瑩攝)

不解生母為何捨得拋棄自己 已放下怨恨

林瑞芬回憶起,小時候知道自己是收養時,「覺得自己好淒涼,同埋好掛住(家人)」,但並不會因此而感到生氣,直至她生了第一個小朋友後,明白到為人父母對子女的不捨,「因為我唔捨得自己仔女,我放完產假返工個心係好掛住個BB,我諗起我生母,我好唔理解。」但林女士現時已放下怨恨,明白生父母的困難。

林女士指,養母有時會偏愛她親生子女,但理解這種做法。她又感激養母在她生產時,也常常幫忙照顧,在眾多孫子中又最愛她的兩個小朋友。林女士在宿養家庭中為大家姐,有三個妹妹以及一個弟弟,十分疼愛他們,平時相處亦沒有隔膜,當林女士工作後獲得的第一份收入後,更買了部單車給弟弟。

生母並非生父的合法妻子

林瑞芬表示,與紅十字會職員接觸後,職員鼓勵她與宿養家庭的弟妹了解身世。從家人口中得知,生母並非生父的合法妻子,為了隱藏身份而搬到洪水橋一帶,當時生母除了帶著約兩個月大的林女士外,亦有位7歲大的哥哥,但養母並沒有收養兄長。她指養母的兩個子女夭折,迷信只要收養一個小朋友,才可以生更多子女,因而收養她。

推算林女士父母年紀老邁 相關資料太少 尋人難

雖然林瑞芬只知道生父母的姓名,但一直記掛着他們,「想搵返親人,係至親。」在約一年半前接觸紅十字會尋人服務。

紅十字會尋人服務助理經理譚佩詩指,此個案困難之處為相關資料太少,曾在相關政府文件、保險公司等尋找,但未能獲得相關資訊。推算林女士父母年紀老邁,因此曾到死亡登記處尋找資料,只找到一個與林小姐父親同名同姓的個案,但未能確認個案是否其生父。

紅十字會服務幹事林旭琪憶述,林瑞芬對於對大眾傳媒說出此事曾有掙扎,因為她身邊的朋友並不知道她身世事宜。但林女士不想留有遺憾,決定鼓起勇氣向大眾說出身世。林女士希望中秋佳節可與親生父母、兄姊團聚,「我會想知道佢哋生活過得好唔好,有無掛住我呢個細妹。」

紅十字會每年平均求助個案約220宗,成功率約為35%,除了本地個案外,其中約10%為海外轉港個案,10%為香港轉海外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