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霜】八千木棉飄絮白茫茫 摘棉製枕去頭風 細數香港棉蹤

撰文:潘安奇 鄧麗婷
出版:更新:

「攔路『棉』偏似雪花……♫」,一陣風吹過,卻有朵朵「雪花」飄下,滿目茫茫,伸手一抓,入手卻是暖柔輕盈,不冷不化,收攏五指,只剩丁點大小。這「六月飛霜」,原來是木棉樹到了果熟播種,繁衍萬千的時候。小朋友鍾愛非常,在棉堆中把玩自得其樂;有市民就自制神器摘棉制成枕頭,民間智慧認為可去頭風。而香港木棉樹處處,有四棵樹王樹形出眾,名列《古樹名木冊》,不可不看。

有市民自製神器摘棉製枕。(Mei Cheung)

近日木棉飄絮,各區樹下每逢風吹,就出現飄「雪」美景,地上積了一層薄薄的白棉。小朋友看到就樂壞了,蹲在地上收集把玩,兩指捏起一小朵,放在嘴前「呼呼」吹起,望着棉絮翱翔半空就呵呵笑着不知疲勞。

採棉製枕:「別讓英雄(樹)無用武之地」

有網民近日就拍攝到一名婦人忙於採棉,製成木棉枕頭。相中可見,該婦人用三支長短不一的棍子接駁成伸縮棍,在末端繞上鐵圈,套上膠袋,成為採棉神器。上載相片的網民引述她稱,一直用木棉枕頭,棉球不用去籽,功用是「去頭風」,周四放假便出動採棉,為木棉枕頭換上新棉,並慨嘆說不撿走木棉就會浪費,「別讓英雄(樹)無用武之地」。

木棉飄絮不可製棉胎

掌故專家鄭寶鴻表示,木棉樹的棉絮並非可製成市面所見棉襖、棉胎等的真正棉花,所以沒有商用價值,但木棉樹火紅色的花蕊則是五花茶的食材之一,據說有去濕的功用。

紅棉路、赤柱因樹得名

至於木棉樹與香港的淵源,他說現時中環中銀大廈旁在開埠至1960年期間,種了好幾棵木棉樹,當時的天文氣象預測還未如今時今日般精確,但人們見到這幾棵木棉樹開花就知道天氣轉暖,後來那條路也就被命名為「紅棉路」。而赤柱之名的由來,其中一個說法也與木棉樹有關,鄭指相傳以前赤柱種了好多木棉樹,由於樹幹又直又粗,加上火紅花蕊盛放時,遠看有如「赤紅色的大柱」,所以這裡也被稱為「赤柱」了。

棉絮飄散積累。(潘安奇攝)
小朋友把玩木棉不亦樂乎。(潘安奇攝)
+5

四木棉樹王列《古樹名木冊》

全港有約8000棵木棉樹,每年五月左右都會相繼結束花期,果實爆開,雪白的棉絮得以散落,形成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政府編製的《古樹名木冊》中,有四棵木棉樹榜上有名,樹形出眾,別具價值,受政府優先保護,其中一棵位於據木棉樹而命名的紅棉路,可謂名符其實的樹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紅棉路,香港壁球中心外的斜坡上

樹幹直徑:860毫米

樹高:23米

樹冠:15米

 

地點:堅尼地道,觀鳥園輔助設施前的斜坡上

樹幹直徑:754毫米

樹高:16米

樹冠:14米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大埔運頭角遊樂場

樹幹直徑:965毫米

樹高:18米

樹冠:23.2米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元朗水邊村遊樂場

樹幹直徑:1250毫米 

樹高:20.5米

樹冠:1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