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甯漢豪:公私營合作紓緩現金流 換地失敗將入場收地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2023】《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今日(30日)出爐,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北都由「雙城三圈」變成「四大區域」,是愈來愈聚焦每區的定位、更仔細規劃,但強調日後亦會有一定更新和微調,以保留彈性,日後亦會有多元化批地模式,亦擬在土地招標時增加技術評分,一改以往「價高者得」模式賣地,以促進產業發展。她強調公私營合作可紓緩政府的現金流壓力,而有心投資的人亦會有策略性地出價,但即使雙方無法就地價達成共識,政府亦會「入場收地」,屆時政府會預備好融資方案。

+6

甯漢豪:1400公頃土地10年期內成為熟地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北部都會區由現在到全面建成預料需橫跨20年,期間每一年會有愈來愈多工程開展,強調當局已「莊嚴地」向社會承諾,北部都會區為未來其中一個重要土地來源,當中1,400公頃需在10年期內成為「熟地」,故當局需陸續開始工程,但坦言在推進工程時,或會微調部份項目的計劃上,「但係大方向嘅開拓係非常認真同埋莊嚴。」

她續指,當局需思考在不同產業用地採用彈性批地條件,包括直接批地,或在招標時,以雙信封形式,增加技術評分,一改以往先規劃土地再招標、並以價高者得方式批地,強調「有心人」本港投標做經濟發展,會「睇住長遠一啲個經濟發展,如果佢哋對呢一方面係有信心,自然會喺個出價度都會因應佢哋嘅策略去出價」,強調不擔心流標而延遲推出部份用地。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25

《行動綱領》提到,將到2027年或之前為所有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甯漢豪表示,預料政府未來5年需收回700公頃土地作發展,當中大部份位於北部都會區,當局已有預算,每年均會就工務工程的開支作出部署,「未來5年收700公頃,我哋係有信心,我哋喺賠償資金方面係可以處理得到。」

新田科技城的總發展面積達 627 公頃,大致由創新科技園區(黃褐色部分)和新田市中心所組成。(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截圖)

被問到「錢從何來」,甯漢豪則指,政府將會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及相關委員會,以研究合適的融資組合,以及有多少資金是會來自市場,相信將可妥善處理現金流的問題。她續指,日後亦會加強公私營合作發展,包括引入原址換地安排,以幫助政府的現金流,「政府唔使預先喺個袋度拎(錢)出嚟做土地補償,亦都可以交返畀業權人做土地平整,喺地價度扣,同樣都係對政府現金流嘅壓力有所紓緩。」

她續指,若原址換地申請反應冷淡,或政府在地價上無法與地主達成共識,當局便會「入場收地」,強調當局已就收地有預計,將會在融資安排有適當部署和考慮。

劉國勳。(資料圖片/蘇煒然攝)

劉國勳:標準補地價水平與市場期望有一段距離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現時北部都會區擬建50萬個新住宅單位,認為當局可因應情況下調單位數目,才可達到職住平衡的目標,亦可減少政府的投訴。他認為新設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可就現金流情況作出公私營合作和融資安排建議,但認為早前古洞北/粉嶺北標準金額補地價反應冷淡,令原址換地安排延期,主因是政府的標準金額補地價水平,仍與市場期望有一段距離,建議政府需調低標準金額,才能吸引發展商以換地方式發展。

他續指,雖然本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加上息口高企,發展商會謹慎出標,但內地的深圳灣和成都等,都是經過公私營合作發展,政府只需投放小量資金甚至零成本,便可享受往後的發展紅利,認為政府不應着眼於現時產業轉型帶來的「陣痛」,而拖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