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醫院事故|無開氧氣樽氣閥致死? 醫生:須視乎心跳有否停頓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明愛醫院周二(28日)發生醫療事故,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懷疑出現急性腸阻塞情況,由眼科病房轉送往深切治療部(ICU),期間病人血氧飽和度再次下降,醫護人員隨即為病人加大氧氣供應量,惟氣閥在運送期間未有開啟,即病人長達5分鐘無氧氣供應。

有深切治療部醫生表示,視乎當時病人需要用多少濃度的氧氣,如在沒有氧氣供應期間,心跳及血壓分別有停頓或下降,則表示病人有可能因氧氣供應不足而身體機能受到影響。他又指,大部分的氧氣樽都有「大掣」及「細掣」,不時發生忘記開「大掣」的情況,故有資深護師會先拿起氧氣喉聽聽有沒有「吱吱聲」,確認有輸出氧氣的聲音。

明愛醫院昨晚近凌晨時分公布一宗醫療事故,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周二早上懷疑出現急性腸阻塞情況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情況,並獲醫護由眼科病房轉送往深切治療部(ICU)。病人在運接期間血氧飽和度再次下降,醫護隨即嘗試為病人加大氧氣供應量,惟醫護人員其後發現病人使用的氧氣樽氣閥未有開啟,即長達5分鐘無氧氣供應。病人情況持續惡化,並在同日中午離世。

有深切治療部醫生表示,是否因無開氧氣樽氣閥致病人死亡,要視乎當時病人需要用多少濃度的氧氣,如在沒有氧氣供應期間,心跳及血壓分別有停頓或下降,則表示病人有因氧氣供應不足而身體機能受到影響。

他指出,通常氧氣樽會連接氧氣管或氧氣罩,一般而言,氧氣管可以給到氧氣濃度達40%,而氧氣罩的氧氣濃度則可達80%,如使用氧氣罩,因其一般會連接一個袋,若袋沒有脹起則可知道沒有給氧。他亦指,大部分的氧氣樽都有「大掣」及「細掣」,不時有發生忘記開「大掣」的情況,故有資深護師會先拿起氧氣喉聽聽有沒有「吱吱聲」,確認有輸出氧氣的聲音。

被問到現時醫管局就檢查氧氣樽氣閥有沒有任何指引,他表示,醫管局有指引,故今次事件必然涉及人為因素,至於為何涉事護士沒有跟隨指引則不得而知。他亦提到,除拿起氧氣喉聆聽聲音外,一般而言在運送之前,醫護也會先為病人「夾手指」,觀察病人在給氧氣下情況穩定,才運送病人。

林哲玄(資料圖片)。

本身為外科醫生的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病人血氧低可以透過暢通氣道及給氧氣兩種方面治療,而此次事件中病人未需要用到呼吸機,料需要給氧氣的依賴程度並不高,否則則要用到呼吸機。他續指,因身體不同細胞都需要氧氣維持運作,故如病人血氧持續下降,對身體機能會有影響。

他亦指,此次醫療事故涉及的問題並不複雜,亦「無人想」發現類似事件,認為可能是氧氣樽的設計各有不同導致同事不熟悉,需要強化同事訓練及進行更多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