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調整收費?施麗珊稱對基層負擔大 倡政府分辨有需要人士

撰文:余月明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7日)於網誌表示,有一些公共服務的費用長期未有調整,亦指「用者自付」服務收入未及收回成本,認為是時候作出檢視。

社會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今日(9日)接受港台節目時表示,調整公共服務收費對基層巿民負擔大,不希望調整公共收費,她又指就調整急症室收費而言,政府需分辨有需要人士,才有調整收費的空間。另有學者表示,認同收費須作調整,但就未能幫補財政赤字;海陸空離境稅可行性亦較低。

社會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認為,調整公共服務費用對基層人士造成負擔。(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社會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認為,調整公共服務費用對基層人士造成負擔。她認為調整費用未必要從基層人士人手,並提到現時經濟環境差,基層人士負擔大,即使水費自90年代起都沒有上調,但對劏房戶仍是很大負擔,當中的減免機制亦較為複雜,部分有需要人士都未必可受惠。

對於急症室是否應調整收費,她就認為應要分辨到有困難的基層人士,例如政府可列出可豁免人士類別,或計算調整費用可以幫補多少,從而討論更好的做法。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用者自付」原則上可行。(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莊太量:海陸空離境稅可行性低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用者自付」原則上可行,例如現時有一些公共服務收費長達10年未有調整的前題下,可跟隨通脹作提升。至於是否每個項目都要收作調整,就有商榷餘地,例如大學學費則沒有可能收回成本。

莊太量重申,以前都已經有收取相關費用,加上多年未有加價,現時跟隨通脹增加費用是合理的,不過做法對政府財赤幫助不大,亦與目前千億財赤差距大。他指出,調整費用或會短期內對生意造成影響,但若長遠都不作調整,未來會更難向市民收回費用。

對於收取港人離境稅的做法,他認為較難實行,皆因做法與國家政策相違背,而只收港人離境稅或有歧視成分,故實際操作上並不可行。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指,可設機制每3至5年調整收費。(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黃俊碩:可設機制每3至5年調整收費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指,現時不少公共服務多年都未作調整,致收費過低未能跟上通脹,故必須持續檢視情況,長遠而言甚至可設立機制,每3至5年跟隨通脹調整。但他亦認為,公共服務收費只佔政府收入一小部份,並未能幫補財赤,亦非改善財赤最根本原因,做好經濟、股票巿場才更有效改善問題。

他提到,調整收費要視乎項目是否必要、必須,例如康文設施,都應是由政府提供予巿民,則沒有必要將收費增加太多;但若不是涉及民生,與違例相關,如遲交稅、遲還書等就有加幅空間。他認為公共服務費用多年未有增加,巿民都可以理解,做法也可以令巿民遵守法例,改善其習慣。

他認為,徵收海陸空離境費並非最佳方案,與融入大灣區背道而馳。至於今年政府是否應派發消費券,他就認為消費券本意是短期內提振經濟,若長期派消費券則有機會令巿民有所依賴,同時巿場上的商品都會因而提高價格,故對整體經濟效益不大,反而應將財政儲備用在更好的地方,如扶貧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