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旅遊需求預測平台出爐 理大料明年訪港人次回升至6500萬

撰文:余月明
出版:更新: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研究團隊今日(25日)推出首個大灣區旅遊需求預測平台。平台預測至2024 年底,大灣區的國際訪客總量將恢復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即近1.3億人次;香港的入境訪容總量預計需至2025年才會恢復至2018年水平,即6,500萬人次。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研究團隊今日(25日)推出首個大灣區旅遊需求預測平台。(余月明攝)

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研究國隊今日舉行「大灣區自動化與自動調整旅遊需求預測平台開發」(GBA-TDFPI)項目發佈會,推出首個大灣區旅遊需求預測平台,並公布相關研究成果。

主理是次項目的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宋海岩指,團隊採用跨學科方法,結合經濟學、旅遊管理及計算機科學等理論來開發 GBA-TDFP。他指GBA-TDFP比較準確,皆因有大量的數據支撐,如城市的歷史數據等,並根據這些數據對未來用模型經濟模型和AI人工智能模型,以致一些時間序列模型對未來進行預測,故預測的數據都可對政府、旅遊相關的行業有所幫助,並可根據其預測作計劃或投資。

訪港遊客對文化、娛樂等較感興趣成新趨勢

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大數據視覺化(big data visualisation)、市場敏感度分析(market sensitivity analysis)、短中長期預測(short-, medium-, and long- term forecasting)、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和互動情境預測(interactive scenario forecasting),團隊指,有助業界專業人士、決策者和學者預測大灣區在不同經濟環境下的訪客人數。

根據短期預測結果,至2024 年底,香港及澳門的訪客量、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入境和本地訪客量,以及大灣區內的客流量將大幅回升,訪客數量將回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平。

宋海岩提到,預測所見,香港的旅遊業回復較其他地方稍慢,故下一步將研究為何訪港旅客人次要到2025年才能有所回復。不過數據可見,訪港遊客對香港的文化、娛樂等較感興趣,亦是新趨勢。

預測2027 年大灣區整體本地訪客將超過3.35億人次

另外,根據未來五年的長期旅遊需求預測結果,至2024 年底,大灣區的本地和入境訪客量、大灣區內的客流量將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平。至2027 年,大灣區整體本地訪客將超過3.35億人次,入境訪客達1.95億人次,而大灣區內部的客流量達到2億人次。

宋海岩指,所有大灣區城市的訪客評論均傾向正面,證明大灣區的旅遊業復甦強勁,也表明大灣區旅遊市場具備巨大增長潛力。與此同時,中性和負面評論指出大灣區城市在旅遊服務品質和跨境管制等重要範疇仍有改進空間。訪客評論獲得的情感分數可見,訪客就所有大灣區城市的每月平均滿意度持續正面,但每日滿意度浮動,顯示旅遊體驗的滿意度時刻在變。不同旅遊活動的滿意度也存在明顯差異。

宋海岩提到,預測所見,香港的旅遊回復較其他地方稍慢,故其下一步將研究為何香港旅遊抵達人數要到2025年才能有所回復。(余月明攝)

宋海岩:只靠目前夜巿並不足以留住旅客

被問及目前「夜繽紛」對於留住内地客在港過夜是否有幫助,宋海岩表示,目前系統並沒有做這方面分析,但他認為不論政府和企業都希望各地遊客可以留港過夜,就此他提出一些建議,包括提供不同的旅遊服務和旅遊產品,如音樂節等。他又認為只靠目前夜巿並不足以留住旅客,政府可考慮以「配套」方式,例如和大灣區其他的城市合作,打造吸引遊客的產品;香港可考慮發展休閒度假旅遊,令遊客到香港不會只去購物。

他亦就內地客溜港一事作回應,指香港政府已經就此努力,而且回應速度快,例如將實施今年農曆新年24小時通關(深圳灣口岸年三十至年初四),他認為此舉可有效吸引旅客於農曆年間訪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