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政政系通過落實重組 新學院名無政治 關注組憂有學科遭融合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逾50年歷史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落實重組方案,中大校董會昨(1日)議決通過,學院名稱敲定為「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簡稱為「政政學院」。

學院名稱應否包含「政治」一詞,在諮詢過程存有分歧,身兼中大校董的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接受查詢時表示,最終採納「政務」一詞,原因是翻譯上較為貼切,符合學院的學術定位,支持起用這兩個字的人數較多,而贊成用「政治」的老師亦未有堅持己見。

有學生關注組則批評,校方未有接觸聆聽學生意見,擔憂合併後有部分課程遭「融合」,促盡快公布落實細節。

有逾50年歷史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計劃重組,拼入新成立的學院。(資料圖片)

院長:贊成用「政治」老師未有堅持己見

根據重組方案,原屬中大社會科學院的政治與行政學系(GPA)、全球研究學士課程(GS),以及數據科學及政策研究學士課程(DSPS),將一併納入新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透露,校董會最終通過新學院名稱,採用上月獲教務會通過的「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School of Governance and Policy Science)。

他解釋,中文名稱使用「政務」一詞是由於翻譯得較為貼切,符合學院的學術定位。至於不用「政治」的原因,他否認因字眼敏感,重申內地有學院或學系名稱均包含「政治」字眼。他指,贊成使用「政務」一詞的政政系老師、校友及學者較多,而贊成用「政治」的老師亦未有堅持己見。

三課程學額不變 委員會尚商討課程安排

有關學額及師資分配,趙志裕稱三個課程的學額大致跟隨去年的學額不變,若某個學科收生不足,會將剩餘學額調撥至社科院其他課程,並優先分配給新學院的其他學科。他早前提及三個課程的學科,可隔年交替開辦,或是「交叉修讀」,他表示三個課程的課程委員會尚在商討安排。

趙志裕稱,新學院會使用「政政學院」簡稱,代表政政系擴張,而非「殺系」。(學校網頁)

關注組:校方未接觸了解學生意見

中大政政合併關注組成員關靖豐指,自去年12初教務會通過重組方案,已感到「好難挽回」。他表示,校方未有了解學生意見,基本為零接觸。而唯一「接觸」是關注組曾去信專責小組及教務會,要求公開提交教務會並獲通過的新學院計劃,然而社科院院務室卻透過電郵向關注組索取成員名單、是否註冊社團等資料。他批評校董會會議的時間、地點及與會者等資訊均為保密,形容在「黑箱」中進行。

另外,他指出專責小組於2022年8月提交有關新學院的研究報告中,就新學院命名的建議中並無「政務」一詞,而學校諮詢會議(Town Hall Meeting)中亦未提及。政治與行政學系曾先公布新學院暫名為「政治管理與政策科學學院」,但其後呈交上教務會的學院命名有修訂,臨時改為「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

中大政政合併關注組成員關靖豐指,自去年12初教務會通過重組方案,已感到「好難挽回」。(資料圖片)

學院問卷調查代表性不足 擔憂有課程遭「融合」

他表示,關注組曾發起民意調查,收回92分問卷,逾九成五師生認為合併計劃資訊不足或非常不足,相比院方所進行一個月的問卷調查並收回66份結果,其中只有15份來自本科生,認為後者的代表性不足。

面臨重組,關靖豐要求校方盡快公開合併計劃細節,尤其三個學科在財政分配方面,能夠如何獨立運作。他亦關注,合併後部分政治與行政的課程例如政治哲學、政治理論,由於與另外兩個學科的重合度低,有機會被「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