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揭1823「有責無權」 陳家珮倡設WhatsApp帳戶跟進投訴

撰文:梁祖兒
出版:更新:

申訴專員公署昨日(7日)公布1823投訴機制的處理成效調查報告,揭露1823在處理投訴方面,因跨部門之間權責不清晰,致未能有效處理牽涉不同部門的投訴。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今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政府部門之間的權責不清問題的確存在,又認為在各個部門之上,毋需再設立專責人員以處理跨部門投訴,反而在地區層面,地區民政專員等可幫忙處理自己區的投訴和事務。

此外,她亦建議1823除現有的智能聊天機械人外,可再設WhatsApp等帳戶用以跟進回應市民問題,即使在電話收線後,1823亦可再在WhatsApp等聊天應用程式,給予市民就問題的針對答案。

+3

牽涉跨部門的投訴處理較慢 陳家珮:各部門分工清晰,但效率減低

1823機制負責處理市民對政府23個部門的查詢及投訴。在過去6年來的55萬宗投訴,有7,400宗在轉介時被部門拒收,需經上呈機制,上呈至投訴主任再審視,然後再次轉介投訴至相關部門處理,而這些被拒收而需上呈的投訴往往處理時間較長,當中有560宗(約7.5%)在超過半年都未完成跟進。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指出,現時市民多在1823投訴五大問題,包括阻街、樹木管理、渠道管理、道路維修及街道垃圾清潔。她舉公屋天橋的樹葉打掃為例,其實當中涉及很多部門,如天橋旁邊的道路是房屋署負責打掃,而天橋內則是路政署或食環署負責,天橋內的升降機是機電署負責清潔,各部門分工清晰,但效率就會降低。

陳家珮:無可能下下都上升到高級層面

她又指,就算投訴只涉及單一部門,不少「落地」的事務,例如街道的地盤已交由承辦商或外判人員負責,所以上層部門自己都難以知道相關人員在該地區的細事,更不知道投訴的街道發生甚麼問題,因此,就會出現1823再次上呈,但都「冇回頭」的情況。

在面對「落地」的地區事務,她認為地區層面的角色十分重要,例如地區的民政專員可幫忙協調地區事務,處理發生在自己區的投訴和問題。她指出,上層部門多處理政策制定,在地區層面的事務「冇可能下下都上升到高級層面」,部門的職員都未必知到每條街發生的事情,因此,一些投訴已經可交由地區層面處理,有助提升處理市民投訴的效率。

她亦建議,1823可加設WhatsApp帳戶,在聊天軟件上回答市民查詢和投訴,現時電話中的聊天機械人只能回答一些籠統資料,且較單向,她相信在WhatsApp上,員工可就市民的查詢,提供針對性答案,將有助提升1823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