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港深競合 共譜新雙城記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稱讚這座城市只用了四十年時間便走完國外許多大城市花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從習近平所講的「十項總結」和「六項使命」可知,中央不單肯定深圳的驕人成就,還對其全面深化改革寄望甚殷。可以預料,在中央優渥政策和天下英才的加持下,深圳將繼續騰飛,這就不免令昔日的「深圳之師」香港處境尷尬。相信列席大會的特首林鄭月娥與許多香港市民一樣,不再感到香港被追趕,而是開始被拋離。如何幫助香港找回自己、重振雄風,與深圳各自各精彩,是熱愛這個家園的人必須深思的。

深圳奇蹟是中國從極左文化大革命教條中「解放思想」的產物。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便同意「中央可以給些政策」,在深圳落實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四十年過去,深圳經歷了由粗放到精細、由山寨到創新、由對香港抬不起頭到對香港自信的深刻蛻變。如今,中央甚至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說明只要踏踏實實做出成績,中央便會給予更多空間和機會。

一河之隔的香港享有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其實比深圳多得多。根據《基本法》,香港除了可以發行貨幣、實施原有法律制度,甚至可以保持財政獨立,「高度自治」權不單比作為副省級城市的深圳大,甚至還在四大直轄市之上。任誰都明白,當你擁有大權,便需要妥善運用,但港府卻有負所託,在住屋、教育、醫療、經濟結構改革等範疇碌碌無為,既然自己把握不到,又怎能埋怨「被規劃」?

(視覺中國)

制度傲慢窒礙進步 解放思想釋放創意

長期以來,香港人有着很強的「制度傲慢」,這一方面源自昔日「亞洲四小龍」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源於對比內地在毛式社會主義下的普遍貧困。但歷史總是動態發展的,「解放思想」釋放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單是深圳便釐清了學者鄭永年所講的市場與政府、政府與社會、發展與制度創新之間的關係,且實現了外部資本與內部資本的平衡。這是一種經過改良的社會主義,深圳在過程中成為資優生,並獲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身份,承擔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任務。

當然,這並不意味香港應該改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正如毛式社會主義走不通便要改革一樣,香港那種早不合時宜的「原教旨資本主義」也需改革。習近平說「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港官也懂得說「以人為本」,但當香港在住房、醫療、安老、教育、交通、勞工等深層次問題上存在明顯弊端,我們又怎能繼續掩耳盜鈴,以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是無敵的?與其故步自封,倒不如像鄧小平那樣「解放思想」,或像習近平那樣「思想破冰」,讓香港從改革中突圍。

或許可以說,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正在進行一場意識形態較量,一方為社會主義的深圳,另一方則為資本主義的香港。較量將會分出高下,但要注意,這並不是你死我活的,而是要在較量中互相促進、互相借鑑,實現香港與深圳的共同進步。

(資料圖片)

事實上,中央對港深有着很高的期盼。根據去年8月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央要求「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整段無特別提及港深合作;而在今年10月11日出台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中央要求「推動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文件將「深港合作」與「核心引擎」並排,可解讀為中央善意提醒若要發揮「核心引擎」功能,需要港深合作。

從種種迹象可見,中央沒有像一些評論所指,把香港拋諸腦後。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列席慶祝大會,以至習近平講明「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可見中央希望以積極視角實踐「一國兩制」,徹底摒棄昔日那種不相往來的、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極「一國兩制」。

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着眼點是「全國一盤棋」,不會鉅細無遺地闡述細節,但他在慶祝大會上卻有相當清晰的表態,包括「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某程度上,這是「港深同城化」的另一種表述,但要注意,「同城化」並非如一些人所講的廢除港深邊界,而是要落實去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指,「堅守『一國』原則,善用『兩制』之利」,藉以突破城市之間的行政界限和保護主義,擴大香港的發展空間,為市民開拓更多機遇。

習近平(右三)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

港深融合成大趨勢 助港突破發展瓶頸

雖然兩地互動因疫情而大幅收縮,但這不會從根本上扭轉港深融合的大趨勢。香港應當在深圳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之際把握機遇,尤其要增強兩地協調,促進人員、貨物、資金和信息流動,借助深圳在創新科技、工業製造上的優勢,啟動香港的經濟結構轉型。習近平提及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正在深化當中,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卻只是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在這方面必須由兩地官員加強協作,如果進展理想,將來為香港青年提供創科出路,並不是天方夜譚。

這一切要成為事實,關鍵在於香港官員是否具備改革意識和行動。林鄭月娥早前突然押後宣讀《施政報告》,輿論認定這是要對接中央即將出台的「十四五」規劃。長期以來,香港官員由於不諳內地管治文化,看不懂內地「紅頭文件」,錯過許多發展機遇,如今港官可通過「十四五」規劃了解國家發展大計,由內地部委指點迷津,其實不是壞事。在過程中,港府最重要的是,思考香港可從中獲得什麼,並善用自己在法治、金融、專業服務上的優勢,與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加強對接,為死氣沉沉的香港注入新動力。

自兩年前深圳GDP超越香港後,網絡上開始有人提及「新安縣」。回看歷史,港深兩地曾同屬新安縣,後因鴉片戰爭而分開,香港先行發展,深圳則很遲才起步。如今深圳有後來居上之勢,一些人認定香港毋須等到2047年便會遭深圳吞併,變回「新安縣」。這種說法當然有開玩笑的意味,但折射出來的緊迫感卻是真實的。我們不主張妄自菲薄,香港更非時不我與,不用坐困愁城。只要痛定思痛,盡快就香港未來制訂中長期發展計劃,並且「一張好的藍圖一幹到底」,香港絕對可以突破發展瓶頸,與深圳比翼雙飛,各自各精彩。